原標題:非遺文創專題評選申報指南
為支持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國內頂尖學術機構聯合20余家知名慈善機構發起舉辦2019第一屆非遺文創專題評選活動,攜手為非遺產業搭建一個集產、學、研、政、社為一體的非遺公益孵化平臺,對非遺文創項目和產品提供資助和支持?,F開始征集優秀非遺公益項目和非遺文創作品,歡迎報名。
大賽申報渠道
登錄“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官方網站(fywc.vfund.org),按官網提示填報相關信息。請注意大賽報名截止時間至2019年8月2日24:00 。
大賽申報主體
所有有志于非遺保護傳承發展事業的機構及個人均可報名。
包括:中國(含港澳臺地區)所有有志于公益慈善及非遺保護傳承事業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高等院校社團、未注冊組織(社區、志愿、臨時組織等)、其他法人單位(媒體、科研單位、事業單位等)及公民個人。
征集類型及入選標準
類型一:“非遺文創產品”獎項
1、以獨特視角和時代前沿的創意手法,對中國非遺的視覺符號、傳統工藝等進行時代感詮釋,同時擁有良好市場價值的文化創意產品。
2、參賽產品在各級文化部門頒發的非遺名錄內;
3、入圍后提供實體樣品,并在丹寨長期展覽。
4、填寫《“非遺文創產品”申報表》,提供圖文及視音頻資料等佐證。
類型二:“非遺公益項目”獎項
1、以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目的,以真實社會需求為導向,使用技術創新、跨界融合等手段形成可持續模式的公益慈善項目。
2、參賽項目所針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在各級文化部門頒布的非遺名錄內;
3、參賽項目需成功實施半年以上時間;
4、填寫《“非遺公益項目”申報表》,提供圖文及視音頻資料等佐證。
獲獎者將有機會獲得:
1、5000到50000元不等的現金獎勵
2、聯合主辦方定向資助機會
3、知名專家/設計師的輔導
4、入駐非遺文創展銷平臺、非遺主題集市:免費入駐文創電商平臺——人民日報文創客戶端
5、產業化相關系列培訓(線下+遠程)
6、出席非遺文創節系列活動
7、知名企業或知名項目的參訪/實踐
8、媒體傳播資源支持
項目組織
主辦單位: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組委會
聯合主辦:
人民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湖南大學MBA/EMBA教育管理中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愛德基金會、貴州省慈善總會、深圳市慈善會、寧夏公益慈善事業促進會、威盛信望愛公益基金會、中脈公益基金會、愛度公益基金會、深圳市社會公益基金會
承辦單位:
丹寨縣人民政府、貴州省慈善總會、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
執行單位:
湖南廣播電視臺芒果V基金
協辦單位:
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
光明日報社、光明網、貴州廣電、芒果TV、人民網、新華網、騰訊、新浪、映客等
特約支持單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意大利國家時尚協會
特別說明
①本次大賽不收取任何報名費用;
②申報詳細規則請見申報表;
③主辦方對本活動保留最終解釋權;
賽事咨詢
電話:0731-84802229、15084701920
郵箱:fywc@vfund.org 微信:zhang_zane
“挖掘非遺資源,助力鄉村振興”
關注芒果V基金官方公眾號
持續了解評選詳細信息
文章動態:預告大型“網友見面”現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