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字經》申報國家非遺,官方:非民間文學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三字經》圖書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據浙江寧波市政府網站11月20日消息,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近期答復市政協(xié)十六屆一次會議張亞佩委員《關于加快申報〈三字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稱,宋代王應麟《三字經》已列入省、市非遺項目保護,但作家文學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 2008年浙江省曾推薦《三字經》項目申報國家級非遺,因其不具備民間文學的典型性而落選;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扶持、理順關系,積極爭取《三字經》的申報國遺機會。
《三字經》是知名度極高的蒙學讀物,數百年來流傳廣泛,家喻戶曉。甬上先賢王應麟及《三字經》蒙學文化,根植于四明大地千年古邑的歷史和薪火相傳的文脈,是寧波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撐,更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為體現寧波城市形象、推動文化繁榮、提升文化軟實力提供了堅實的后盾和強有力的支撐。
經商寧波市鄞州區(qū)政府,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在答復中說,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快申報〈三字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對于《三字經》蘊藏的重要文化價值及申遺必要性的分析中肯到位,提出的建議很有參考意義。
答復稱,《三字經》已列入省、市非遺項目保護。近年來,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在王應麟及《三字經》的研究傳承和普及推廣方面做了一些具體工作。2007年,《三字經》項目以“民間文學類”先后列入寧波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文學指的是在廣大勞動人民中口耳相傳的并不斷對其進行藝術加工的一種文學形式,不同于作家文學,具有口頭性、集體性、傳承性和變化性的特點(注:作家文學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2008年,浙江省曾推薦《三字經》項目申報國家級非遺,但因其不具備民間文學的典型性而落選。
下一步,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將結合宋韻文化,推動《三字經》國遺申報。深入推廣傳播,結合宋韻文化的研究和推廣,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整合資源,不斷提升王應麟文化IP在鄞州公共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將指導鄞州區(qū)文廣旅體局,進一步加大扶持、理順關系,做好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準備工作,指導申報重點,幫助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把關,積極爭取《三字經》的申報國遺機會。
近年來,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聯(lián)動鄞州區(qū)先后啟動《三字經》版本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全國各地古版本和特色版本100余種,新版本220余種,在此基礎上,編纂出版了《三字經古本集成》。同時與《光明日報》合作啟動了“《三字經》重修工程”。2008年4月,《三字經》修訂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發(fā)式。2008年5月,鄞州區(qū)與清華大學古典文獻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王應麟學術研究中心”,并每年舉辦“王應麟學術研討會”及王應麟讀書節(jié),形成了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地域文化品牌。
王應麟墓道,位于五鄉(xiāng)鎮(zhèn)寶同村,于2005年被公布為區(qū)級文保單位,作為王應麟功德寺的鐵佛寺也被列入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目前,鄞州區(qū)對王應麟墓道已采取了一定保護措施,王應麟墓道已被納入鄞州區(qū)智慧文保監(jiān)控及常規(guī)性環(huán)境整治范疇。但是,該墓葬位于公墓區(qū)域內,墓道本體及周邊環(huán)境有待進一步提升。另外,為保障文物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下步如何提升利用仍需審慎對待。
下一步,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將推進王應麟墓道的環(huán)境整治工作。將王應麟墓道納入鄞州區(qū)郊野文物周期性環(huán)境整治名單,開展日常性保養(yǎng)維護,并設立智慧文保監(jiān)控,加強日常管理。與此同時,委托第三方專業(yè)機構編制環(huán)境整治設計方案,目前該方案已經專家評審。近期,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將指導鄞州區(qū)文廣旅體局及五鄉(xiāng)鎮(zhèn)根據各自職能對墓道相關保護區(qū)域進行綜合性環(huán)境整治并設立相關標志標識,為市民瞻仰憑吊提供便利。
本期編輯 鄒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chuàng)新思維為傳統(tǒng)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qū)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qū)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lián)、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lián)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qū)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zhèn)武德小學將持續(xù)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tǒng)音樂的滋養(yǎng)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