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遺點亮美好生活——黃山市推進非遺保護利用工作綜述

資迅| 2024-01-28| 0

編者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央辦公廳、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精神力量。

展臺上陳列的木雕、竹雕詮釋出簡與繁的迷人交響,非遺傳承人們興致高昂地現場表演自己的絕活兒,精湛的綠茶制作技藝將一片葉子涅槃成茶的過程完美演繹……隨意走進黃山的某個非遺集市,多姿多彩的傳統非遺,正在街巷的煙火氣中以新姿態傳承再現,點亮百姓的美好生活。

前不久,中央辦公廳、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這是首次以兩辦名義印發的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政策性綱領性文件?!兑庖姟窂娬{,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堅持守正創新,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代價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年來,黃山市拓展非遺保護載體,完善非遺保護體系,創新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強”起來,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走進生活,非遺“活”起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應是只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活化石,讓非遺走進當代生活是保護傳承的重要方式,各種非遺創意集市便是讓人們領略黃山非遺文化的極好路徑。

今年端午期間,為了讓非遺更加貼近百姓、服務大眾,“徽州非遺智創美好生活”非遺進景區活動在徽州區潛口民宅和巖寺老街精彩上演?;罩菝窀琛⒚袼孜璧?、民謠輪番上演,非遺文創作品和手工好物琳瑯滿目,木雕、竹雕、制茶領域非遺傳承人現場與大眾互動教學……在游戲互動中,游客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非遺的獨特魅力。

“非遺夜市”是我市各地創新傳承“非遺”的一次有益嘗試,將非遺元素植入景區,通過“景區+非遺”的形式,為非遺傳承人搭建宣傳展示平臺,讓非遺項目與旅游“牽手”,讓非遺“活”起來,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為了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非遺保護、開發和利用力度,大力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讓非遺成功“嵌入”現代生活。在屯溪老街,10余項國家、省、市級非遺通過旅游與游客“零距離接觸”;在徽州區唐模景區,當地通過邀請非遺大師入駐,將非遺文化融入到旅游當中;在黃山區,當地利用各種文化和旅游活動集中展示非遺,通過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圖片展等,讓跳竹馬、車公會等非遺項目成為深受游客歡迎的旅游產品。

傳承是非遺保護的重要課題。為了讓徽州燦若繁星的非遺薪火相傳,黃山市將非遺保護、傳承融入學校教育中,傳承非遺文化,培養非遺傳承人。屯溪大位小學采取普及加提高的形式,加強珠算特色教學;歙縣璜田小學將徽劇搬進課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傳統徽文化的興趣,弘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歙縣新安小學常年開設非遺興趣班,非遺傳承人手把手傳授學生徽州剪紙技藝……依托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省行知學校等,通過開設專題培訓班、職業教育等方式,我市努力培養非遺特色人才;實施“名師帶徒”工程,壯大非遺傳承人隊伍。

守正創新,非遺“火”起來

如何讓傳統非遺在新時代綻放光芒?我市堅持守正創新,在非遺研究成果轉化、非遺生產性保護、非遺保護宣傳展示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

“巖寺街,一團圓,二位相公在茆田……九洞新橋黃山水,十里長街萬萬年……”今年5月,徽州區西溪南一場別開生面的“民謠”音樂會驚艷眾人。傳統的徽州民謠邂逅吉他彈唱,碰撞出獨特的音樂魅力?;罩菝裰{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挖掘保護這一非遺技藝,今年2月,省、市非遺保護中心合作啟動“尋謠計劃”,通過短視頻征集、口述史記錄等方式進一步挖掘、整理徽州民謠,提升關注度和影響力,推進徽州民謠的研究闡發、普及教育和保護傳承。

在安徽徽州文化博物館內,非遺文創產品展示體驗中心是一大亮點?!霸谶@塊觸摸屏上,你可以獲取兩三百件文物信息和相關文創產品介紹,還可以立即下單購買?!惫ぷ魅藛T一邊演示一邊介紹。中心借助科技手段將靜態的文物展示與活態的非遺相結合,不僅能實體欣賞到獨具韻味的徽州非遺、文創產品,還可以直接線上選購,將非遺周邊工藝品領回家。

安徽徽州文化博物館以這樣的方式,讓傳承千百年的文化“新起來”“火起來”。

近年來,我市不斷創新保護形式,結合現代科技手段,讓非遺項目得到“有聲有色”的保護。通過建立傳承檔案,及時用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等方式對項目和人的基本信息、技藝特點、傳承活動進行真實記錄,目前已完成全部國家級及30項省級非遺項目采錄和部分傳承人采錄,形成電子檔案。同時,強化宣傳展示,推動民間廣泛參與,興建了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等一批非遺展示館,組建了徽菜烹飪行業協會等一批民間保護協會,出版了《徽州技藝》等一批圖書、雜志;舉辦了徽菜技能大賽、徽州百工等眾多賽事;利用大型文化活動、國內外文化交流、傳統節日、文化遺產日等平臺,重點推出多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展示展演,提升地域文化影響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宣傳對于非遺保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一步,我市將借助科技手段,大力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形式,拓寬宣傳渠道、擴大宣傳覆蓋面,讓非遺更便捷地走入人們的生活。

久久為功,非遺“強”起來

千百年來,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東南鄒魯”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是歷久彌新的文化印記,是融入徽州兒女血脈的傳承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5月,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授牌,成為全國首批七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罩菸幕鷳B保護區是2008年經原文化部批準的第二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自成立以來,秉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不斷健全文化生態保護機制,完善非遺保護體系,大力修復徽州文化生態的生存空間,成功打造非遺傳統技藝大展、歙硯技能大賽等非遺品牌;成立故宮博物院駐安徽黃山市徽派傳統工藝工作站、故宮學院(徽州),在故宮博物院開設徽派傳統工藝館……截至目前,全市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保護體系及傳承人隊伍日益完善,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程大位珠算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4項,省級60項,市級127項,縣級20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3人,省級154人,市級658人,縣級390人。全市現存的非遺種類和數量在安徽省地市中均位列第一。

這份亮眼的非遺項目名錄背后是黃山市保護、傳承非遺項目的久久為功。為推動黃山市非遺保護工作更有質量、更有效率、更有動力,我市成立了以市長為主任、市直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黃山市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負責全市文化遺產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從市到縣分別成立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組,自上而下形成“橫到邊,豎到底”的工作網絡,為全市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同時,省委、省政府針對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制定了全新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出臺了《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對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專條作了規定。我市也先后出臺了《黃山市徽州古建筑保護條例》,制發了《黃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保護體系,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法規依據和制度保證。

今年,我市還正式啟動《黃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工作,目前正在廣泛征集非遺保護工作人員、非遺傳承人和相關單位的意見,確保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為黃山非遺保護工作保駕護航。

(朱西敏來源:黃山日報)

作者/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揭秘非遺春節背后的風水文化與傳統習俗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資迅 105 2025-05-11

什么是文化遺產_文化遺產的定義和分類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資迅 101 2025-05-10

文旅與數字化運用開啟香格里拉非遺新篇章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資迅 55 2025-05-09

妙筆油紙傘 傳承非遺夢 | 辛厝寮小學開展油紙傘彩繪活動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資迅 130 2025-05-08

溫州這戶人家追風100多年,入選非遺名錄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資迅 96 2025-05-07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精品极品三级久久久久| 99re这里只有热视频|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不卡视频| 小泽玛利亚番号| 我两腿被同学摸的直流水|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日韩美女在线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图片|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亚洲欧美一二三区|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亚洲ww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 一级毛片无遮挡免费全部|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aaaaaav|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а√最新版在线天堂| 97在线观看永久免费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拍|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草草影院第一页| 王爷晚上含奶h嗯额嗯|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国产91在线九色|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777米奇影视盒|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