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郭昊奇)廣東省方志館將于5月20日下午舉行“‘學方志文化,習非遺技藝’之中國版畫體驗”公益活動。您是否想了解中國版畫的發展歷史,親身體驗它的刻畫過程呢?快來省方志館和非遺傳承人一起感受中國版畫的獨特魅力吧!
版畫是發祥于我國的一種印刷方法,由于其可復制的特性,在古代用來印制插圖、年畫、箋譜、畫譜等刻板畫、印版畫 來廣東省方志館開啟非遺體驗之旅,對圖像傳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印刷的成品,能保持原作的風格達到亂真的效果,被譽為“再創造的藝術”。中國版畫分為平凹凸漏四個版種,也就是石版、銅版、木版(總體是木板這種材質,也有紙版、膠版雕刻橡皮)、絲網版,并且四個版種技法方面互不相同。
廣東版畫在中國版畫史上占重要的地位。據道光《廣東通志》和張國淦《中國古代方志考》記載,宋代廣東各地的圖經有58種,并有刻本出現。20世紀早期,廣東藝術家在新興木刻運動中的起到中堅作用,涌現出如黃新波、李樺、野夫、彥涵、古元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版畫大家,廣東成為引領全國的版畫大省。廣州、佛山等地是廣東版畫的重鎮,佛山木版年畫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關版畫區級傳承人楊力全。
本次活動由西關版畫區級傳承人楊力全主講。楊力全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從事版畫工作25年,近年來在廣州積極承擔各大專院校、中小學、民間社團的非遺課程的教學和培訓活動,逐漸積累一系列教學與文創活動的經驗。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下,香文化也需要我們后人來研習并發揚光大,并從中提升形而上的思想價值,以影響今人的文化品格和審美趣味。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