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措美縣扎扎服飾。記者劉楓攝
行進在山南市措美縣哲古草原深處,哲古湖一度以不同角度顯現。四月的草原是偏黃的暖色系,隨處都有三三兩兩的藏野驢悠閑踱步,綿羊群像一簇簇移動的金黃色花朵。遠遠望去,草原景色有著油畫般的質感。
措美縣哲古鎮(zhèn)扎雜村,村名意為“山巖下”,平均海拔4600米,有2000多人,是個純牧業(yè)村。在水草豐美的哲古草原滋養(yǎng)下,這里畜產品豐富,牛肉、酥油、奶渣銷往全區(qū),還有年輕牧人利用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收入可觀,生活幸福。
扎雜村打奶歌(山南市級非遺)中唱道:“奶桶盛滿潔白的奶,牧民豐收真是好,草原花開又是喜,水草豐盛牛羊悅。”
富足的扎雜村有著獨特的民風民俗。
整個措美縣,只有這個村里的女性穿著一種服飾,叫扎扎服飾(此為音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走進扎雜村扎扎服飾合作社展室,色彩斑斕的扎扎服飾十分耀眼。扎扎服飾歷史久遠,相傳有一次文成公主來到瓊結,品嘗了扎雜的牛羊肉和糌粑油糕后,贊不絕口,并到草原做客。公主到達后,與牧民們飲酒暢歡,醉酒的少女把酒灑在了公主的肩上,公主的頭發(fā)也弄散了。松贊干布隨后趕到,公主來不及整理,反穿了濕透的衣服,去迎接贊普。扎雜婦女看到后,紛紛效仿。
扎扎服飾傳承人阿旺旦達說起扎扎服飾的傳說如數家珍。
阿旺旦達介紹,扎扎服飾最大的特點是針腳要走在外面,貼邊都外露,看起來就像是反穿了衣服。服飾的衣領同藏裝普遍的大斜襟有別,更像是直身的袍子。服飾的樣式分為兩種,條紋藏袍和花紋藏袍。服飾是兩件套,由氆氌制成,內里是長袖及腳的“汗衫”,加上無袖的長外套,防寒御冷。夏天可只穿無袖外套,內搭藏式襯衣。
阿旺旦達幫記者來了一次“變裝”,他一邊拿出衣服、鞋子、配飾,一邊介紹。扎扎服飾從帽子到鞋子,都有自己一套統(tǒng)一的穿搭風格。帽子由彩色氆氌制成,貌似隨心,實則精致;鞋子是氆氌彩靴,工藝非常考究,鞋底是由牦牛毛、羊毛及山羊絨共同納成,底厚結實;鞋面邊緣須用衣服同色系的氆氌繡一圈,再用花紋裝飾,防寒保暖、結實耐穿又好看;邦典花色多為“查青”(寬條紋彩虹色),腰圍很特別,彩色氆氌上飾以銅錢等傳統(tǒng)圖案花紋,養(yǎng)眼又暖身。腰飾以皮線用三段銅錢和各色珠子串起,末尾綴著多枚小鈴鐺,當真可以用“環(huán)佩叮當”來形容。
阿旺旦達告訴記者,扎扎服飾工藝繁復,從紡織到染色到縫制,制成一套服飾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每年只能做出來四五套,目前一套衣服的價格約1萬元。扎扎服飾從前是村里女性的日常穿著,現在通常在重要的節(jié)慶日穿。服飾只在本村流傳,外嫁的姑娘們多少傳出去了一些,但穿著也僅限于她們自己。
如何傳承,是51歲的阿旺旦達內心牽掛的事情。他十五六歲便開始在父親那里學習縫制技藝,從母親那里學習編織技藝,30多年里,他熟練掌握和精進這些技藝。自2008年成為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阿旺旦達最關心的就是傳承這件事。為了傳承好扎扎服飾,他把技藝教給身邊的人。阿旺旦達積極參加自治區(qū)組織開展的非遺制作、展示活動,扎扎服飾也常常亮相哲古牧人節(jié)。記者發(fā)現,他對服飾做了些改良,服飾的兩件套已經變?yōu)橐患骂I改為普遍的大斜襟,像現在的拉薩藏裝一樣自帶腰帶——這都是為了方便大家的日常生活,受到群眾歡迎。
扎扎服飾于2008年2月成為西藏自治區(qū)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6月被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阿旺旦達又被評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為了更好地傳承發(fā)展扎扎服飾制作技藝,2012年,措美縣文物局投資成立了扎扎服飾合作社,2015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措美縣還以扎扎服飾為原型編創(chuàng)了大型場景劇《文成公主草原情》,制作了扎扎服飾傳承保護影像,大力宣傳扎扎服飾制作技藝。
多年來,措美縣以“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為理念,不斷加大非遺保護、傳承、發(fā)展力度,拓展保護領域,目前除了擁有扎扎服飾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外,還有山南市級非遺項目2個、縣級非遺項目9個。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tài)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chuàng)新思維為傳統(tǒng)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qū)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