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6月11日訊(記者 戴璐嶺)6月11日上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省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暨第三屆四川非遺購物節在遂寧市啟動。遂寧市委書記李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紅芯、商務廳副廳長梁勇、省體育局機關黨委書記趙軍、省中藥管理局副局長李道丕出席啟動儀式。
2022年6月11日是我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非遺展演展示活動及第三屆四川非遺購物節主題是“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全省各地聚焦“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精心準備了260余場極具特色的非遺展演展示和宣傳活動,并在線上線下以多種方式開展非遺產品展示展銷,著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發揮非遺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和促消費穩增長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啟動儀式上,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省中藥管理局、省體育局領導向我省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首批四川省非遺保護基地和首個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美術學院駐夾江縣傳統工藝工作站授牌。成都大學駐彭州市、四川美術學院駐遂寧市安居區、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駐馬邊縣、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駐瀘州市納溪區4個傳統工藝工作站進行合作創建簽約,攜手共建傳統工藝振興平臺。
活動現場,“非遺新實踐,獻禮二十大”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天府旅游美食薈等活動同步拉開帷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地不斷探索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途徑, “非遺+體驗、非遺+產業、非遺+文創、非遺+民宿、非遺+研學….”等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巴蜀大地上涌現,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成果展從全省21個市(州)遴選出23個最具代表性的優秀實踐案例,展現非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第三屆四川非遺購物節同時盛大啟動。此次購物節,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多個電商平臺,發動非遺企業、非遺工坊和非遺傳承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線上展示展銷活動,各地還紛紛在景區、特色街區同步開展線下展示展銷活動。從5月底開始,非遺購物節已開始預熱和助力活動,6月2日啟動的“直播帶貨大比拼”,21個市(州)輪番上陣,精彩紛呈、優惠不斷。為方便網友選購非遺產品,本屆非遺購物節專門開設了四川非遺集中網店、搭建了集成平臺,并在淘寶開設了四川非遺購物節專區,集中展示展銷全省非遺店鋪、產品和購物節活動情況。非遺購物節上線以來,全省430余家非遺店鋪參加活動,其中南充市以市級專場輻射帶動各縣(市、區)開展非遺直播購物活動,僅南充專場和順慶區直播活動,線上觀看總人數超過2200萬人次,銷售額超過830萬元,宜賓市視頻直播帶貨在線人數超過200萬。非遺購物節不僅促進了文旅消費和經濟復蘇,更激發了非遺傳承人傳承傳播的熱情、推動他們面向時代開展創新實踐;同時喚起了鄉愁和記憶,增強民眾幸福感獲得感。
近年來,四川非遺保護取得新發展新成效。全省現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3項、省級611項,共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7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072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公布為全國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認定6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2個、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7個,23個項目入選國家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88個項目入選四川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成功舉辦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四川揚琴、峨眉武術、道明竹編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彝族火把節、竹藝村、“錦繡成都”研學游被評為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
(戴璐嶺)
(四川新聞網)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