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到國家,社區宣講壯大傳承力量
為切實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實踐團隊于7月11日上午在淄博市周村開展了“濰坊風箏進社區”的活動,為小朋友們普及了風箏的相關知識,小朋友們通過合作制作軟翅風箏,感受到了風箏的樂趣,對濰坊風箏這一非遺有了更深的了解與喜愛。
“其實一開始對這個社區宣講并沒有太大的把握,一直在考慮如何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小朋友們了解非遺文化,并且讓他們對非遺更感興趣,也是經過了多番商討選定了合作制作并且繪制風箏的方案,寓教于樂。但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們很感興趣,宣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前的努力也沒有白費。”社會實踐團隊長李楊金淇表示。
告別了“世界風箏都”濰坊,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奔赴齊文化的發祥地——淄博。
從西域到中原,周村燒餅體現生活情懷
第三站,周村。走進“天下第一村”,體驗小城慢生活,感受人文歷史商業文化。7月11日下午,社會實踐團奔赴到淄博市周村,聚焦“可以吃的文物”——周村燒餅,探尋它穿越千年卻又歷久彌新的秘密。在絲綢之路上,用于果腹的胡餅傳入周村三下鄉實踐榜|青島農業大學:探尋黃河非遺,講好中國故事,改良后的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為原料,以傳統手工藝制作而成,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中之白楊。吃起來,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酥脆異常,且久嚼不膩,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
對于周村人來說,周村燒餅絕不是單純的味蕾體驗,更是一段鄉愁,一個故事,一段童年回憶。在周村燒餅博物館內,成員們了解了周村燒餅的歷史和傳承,認識到了一代代非遺傳承人身上的重大責任與使命,成員們也親自體驗了燒餅的制作過程,懂得了燒餅制作過程中的不易,體會到了其蘊含的獨特匠心。
從遠古到今朝,陶瓷承載人民智慧
第四站,陶瓷琉璃博物館。沿著齊魯非遺足跡繼續探尋,7月12日,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泱泱齊風,陶韻淄博,小小的一片陶瓷,承載著中華燦爛文化,凝聚著古今人民的智慧,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看著一個個精美、小巧的瓷器,很難想象它在幾千年前就誕生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作品仍無法復刻。陶瓷正訴說著古代勞動人民那超凡脫俗的智慧,引領未來的創意。現如今,陶瓷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已然成為了一張震撼世界的中國名片。陶瓷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體現了國際對中國文化的認可。
從自然到人文,東平湖彰顯獨特文化魅力
第五站,東平湖。7月13日,社會實踐團隊泰安小分隊來到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故里山東省東平縣,遙望煙波浩渺的東平湖,體會東平湖彰顯出的獨特文化魅力。東平湖畔,歷史文化名人燦若繁星,文化遺址星羅棋布,佛教文化、運河文化與水滸文化在這里長期激蕩、彼此交融,現有景點273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7處。
近年來,東平縣致力于挖掘、研究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建設當代先進文化。四音戲、端供腔等一批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得到挖掘保護。東平湖堅持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統籌開發,依托自然資源發展旅游業,同時依托旅游業的發展,使東平湖文化煥發光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只有向下根植于文化精神,才能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名遠揚,使得中國能夠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成員們在感受非遺魅力的同時,也進一步了解了非遺傳承及對外宣傳的現狀,更加明確了青年一代在強國復興路上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與擔當。在社會實踐后期,實踐團隊將會根據此次社會實踐成果,進行新媒體平臺宣傳,為非遺外宣貢獻自己的力量。當代青年應融入到大的時代發展格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扛起文化傳播的責任,奉獻新時代,建功新時代!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