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開幕。圖為全聚德、王致和、便宜坊、都一處、剪紙、內畫鼻煙壺等現場技藝展演。主辦方供圖 千龍網發
千龍網北京4月29日訊(記者 馬文娟)景泰藍、雕漆、花絲鑲嵌、京繡、剪紙、京派內畫鼻煙壺制作大師現場技藝展演,傳統老字號國家級非遺技藝全聚德、東來順、便宜坊、都一處、王致和現場互動……4月29日-5月5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將在中國政協文史館一層和四層舉辦,邀請市民赴一場文化盛宴。
展覽占地2000平方米,將展出近百名非遺項目傳承人230余件作品。展覽內容匯集了“燕京八絕”: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八大工藝門類;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宮廷補繡、內畫鼻煙壺、陶瓷、硬木家具、絹人、絹花、剪紙、“泥人張”彩塑、面塑、風箏、石雕、毛猴、絨鳥、布糊畫、蒙鑲、蛋雕、北京料器、彩繪京劇臉譜、仿古瓷、宮燈、鏨刻、磚雕等各種門類。
五大傳統老字號國家級非遺技藝:全聚德掛爐烤鴨技藝、東來順涮羊肉制作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都一處燒麥制作技藝、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也將亮相展覽。此外,在國務禮品專區,《友誼之船》《一帆風順》《四海升平》《和平歡歌》《大國雄風》《天下吉祥》等十六件國禮,將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29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劉曉峰為周和平頒發首席專家證書,為張雅芳、周鄭生、李節、張力、王家槐、周延龍、姜璇頒發特約專家證書。到場貴賓為參展代表頒發參展證書。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陳四光在開幕式上建議,充分利用好北京目前搬遷的商城、閑置的場館、倉儲用地、工業廠房、庫房等場所,打造一個集旅游、購物、餐飲等為一體的非遺文化產業園,讓游客既可以在這里休閑娛樂,也可以了解非遺文化,致力于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完美相處的和諧園,人與歷史深度對話的文化園,保護與傳承中華文化的示范園,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展覽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大國非遺工匠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烹飪協會支持。
4月29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開幕。圖為部分展品。主辦方供圖 千龍網發
4月29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開幕。圖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劉曉峰(左一)為國家文化部原副部長周和平(右一)頒發首席專家證書。主辦方供圖 千龍網發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本心研續隴韻傳心實踐團赴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開展以“傳播臨夏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次臨夏之行,不僅讓珍貴的非遺文化基因被重新解碼和激活,更生動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在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文化繁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