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開幕。圖為全聚德、王致和、便宜坊、都一處、剪紙、內畫鼻煙壺等現場技藝展演。主辦方供圖 千龍網發
千龍網北京4月29日訊(記者 馬文娟)景泰藍、雕漆、花絲鑲嵌、京繡、剪紙、京派內畫鼻煙壺制作大師現場技藝展演,傳統老字號國家級非遺技藝全聚德、東來順、便宜坊、都一處、王致和現場互動……4月29日-5月5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將在中國政協文史館一層和四層舉辦,邀請市民赴一場文化盛宴。
展覽占地2000平方米,將展出近百名非遺項目傳承人230余件作品。展覽內容匯集了“燕京八絕”: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八大工藝門類;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宮廷補繡、內畫鼻煙壺、陶瓷、硬木家具、絹人、絹花、剪紙、“泥人張”彩塑、面塑、風箏、石雕、毛猴、絨鳥、布糊畫、蒙鑲、蛋雕、北京料器、彩繪京劇臉譜、仿古瓷、宮燈、鏨刻、磚雕等各種門類。
五大傳統老字號國家級非遺技藝:全聚德掛爐烤鴨技藝、東來順涮羊肉制作技藝、便宜坊燜爐烤鴨技藝、都一處燒麥制作技藝、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也將亮相展覽。此外,在國務禮品專區,《友誼之船》《一帆風順》《四海升平》《和平歡歌》《大國雄風》《天下吉祥》等十六件國禮,將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29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劉曉峰為周和平頒發首席專家證書,為張雅芳、周鄭生、李節、張力、王家槐、周延龍、姜璇頒發特約專家證書。到場貴賓為參展代表頒發參展證書。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陳四光在開幕式上建議,充分利用好北京目前搬遷的商城、閑置的場館、倉儲用地、工業廠房、庫房等場所,打造一個集旅游、購物、餐飲等為一體的非遺文化產業園,讓游客既可以在這里休閑娛樂,也可以了解非遺文化,致力于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完美相處的和諧園,人與歷史深度對話的文化園,保護與傳承中華文化的示范園,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展覽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大國非遺工匠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烹飪協會支持。
4月29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開幕。圖為部分展品。主辦方供圖 千龍網發
4月29日,“文化記憶 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匯報展覽”開幕。圖為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劉曉峰(左一)為國家文化部原副部長周和平(右一)頒發首席專家證書。主辦方供圖 千龍網發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