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領導參加活動
文明風6月12日訊(通訊員 鄭洪)6月10日是第十二個“世界非遺日”,由鼓樓區文化體育局、鼓樓區文化館主辦的鼓樓區非遺項目展演活動在文化館一樓展廳隆重舉行。市委常委鼓樓區委書記薛侃應邀參加本次活動,區領導王振松、楊輝、鄭炳鋒、高翔陪同參加活動。十街鎮領導、文化站站長、文化干事及廣大市民參加此次活動。
展演活動節目現場
非遺互動體驗廳分為靜態展示區域和動態展示區。展廳內不僅有鼓樓區各級別非遺項目的相關介紹,還設有以動手制作形式為主的髹漆皮具制作、茉莉花膏制作技藝、捏面人制作技藝、壽山石篆刻技藝、陶泥制作、茶藝展示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現場體驗區,通過親身體驗最大程度的讓大眾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在非遺互動體驗廳內除設有非遺項目的展示之外,還設有樂器展覽,并現場免費發放非遺宣傳冊、宣傳品等,讓來參觀的群眾一站式領略中國傳統文化。
展演活動共精心準備了8個傳統節目,其中有禪和曲《萬象巍巍》、配樂詩朗誦《關雎》、女聲獨唱《楓橋夜泊》、陳氏養生太極拳、南音《清涼》、評話《東周列國》等展現傳統文化風采的節目。通過對傳統文化及非遺項目的展演,增加群眾對我國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讓非遺項目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提高我區非遺知名度,弘揚我區文化特色品牌。
展演活動節目現場
圍繞“世界非遺日”的活動主題鼓樓區文化館舉辦第十二個“世界非遺日”活動,鼓樓區文化館場館邀請方言八音的傳承人施文玲進行授課;邀請楊弋夫老師開設聲音概念教學法公益講座,同時文化館三樓嚴復書院舉辦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培訓。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豐富“世界非遺日”的節日內涵,同時更全面和更大范圍的對傳統文化及非遺文化進行傳播,讓擱淺的民族文化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可觸摸的歷史記憶,是閃耀著民眾智慧的“活化石”。為了宣傳推廣非遺保護,鼓樓區聚焦非遺實踐,積極創新活動形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工程,構建起全社會關注非遺保護的格局。通過本次活動的舉辦,將進一步擴大非遺保護工作的影響力和民眾的認知度,增加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和百姓的歸屬感,真正讓文化遺產走進民眾視野。同時激發非遺的內在生命力,護佑非遺的文化基因,守望非遺所代表的精神家園。(鼓樓區委文明辦報送)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