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領導參加活動
文明風6月12日訊(通訊員 鄭洪)6月10日是第十二個“世界非遺日”,由鼓樓區文化體育局、鼓樓區文化館主辦的鼓樓區非遺項目展演活動在文化館一樓展廳隆重舉行。市委常委鼓樓區委書記薛侃應邀參加本次活動,區領導王振松、楊輝、鄭炳鋒、高翔陪同參加活動。十街鎮領導、文化站站長、文化干事及廣大市民參加此次活動。
展演活動節目現場
非遺互動體驗廳分為靜態展示區域和動態展示區。展廳內不僅有鼓樓區各級別非遺項目的相關介紹,還設有以動手制作形式為主的髹漆皮具制作、茉莉花膏制作技藝、捏面人制作技藝、壽山石篆刻技藝、陶泥制作、茶藝展示等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現場體驗區,通過親身體驗最大程度的讓大眾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在非遺互動體驗廳內除設有非遺項目的展示之外,還設有樂器展覽,并現場免費發放非遺宣傳冊、宣傳品等,讓來參觀的群眾一站式領略中國傳統文化。
展演活動共精心準備了8個傳統節目,其中有禪和曲《萬象巍巍》、配樂詩朗誦《關雎》、女聲獨唱《楓橋夜泊》、陳氏養生太極拳、南音《清涼》、評話《東周列國》等展現傳統文化風采的節目。通過對傳統文化及非遺項目的展演,增加群眾對我國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讓非遺項目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提高我區非遺知名度,弘揚我區文化特色品牌。
展演活動節目現場
圍繞“世界非遺日”的活動主題鼓樓區文化館舉辦第十二個“世界非遺日”活動,鼓樓區文化館場館邀請方言八音的傳承人施文玲進行授課;邀請楊弋夫老師開設聲音概念教學法公益講座,同時文化館三樓嚴復書院舉辦傳統手工制作技藝培訓。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豐富“世界非遺日”的節日內涵,同時更全面和更大范圍的對傳統文化及非遺文化進行傳播,讓擱淺的民族文化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可觸摸的歷史記憶,是閃耀著民眾智慧的“活化石”。為了宣傳推廣非遺保護,鼓樓區聚焦非遺實踐,積極創新活動形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工程,構建起全社會關注非遺保護的格局。通過本次活動的舉辦,將進一步擴大非遺保護工作的影響力和民眾的認知度,增加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和百姓的歸屬感,真正讓文化遺產走進民眾視野。同時激發非遺的內在生命力,護佑非遺的文化基因,守望非遺所代表的精神家園。(鼓樓區委文明辦報送)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