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湖南非遺傳統工藝博覽會長沙啟動。
中新網長沙12月31日電 (鄧霞 萬勵)12月31日,第五屆湖南非遺傳統工藝博覽會在長沙啟動,湖南14個市州近50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攜帶其產品集中亮相,展示非遺傳統工藝的魅力。
石鼓油紙(布)傘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周樂講解油紙傘的由來和制作方法。 鄧霞 攝
本屆博覽會融展覽、展演、研學、體驗于一體,除杜甫江閣主會場活動外,還在湖南省文化館設了分會場,通過專題展覽、傳承人現場展示、傳統工藝產品展銷、非遺表演項目展演以及非遺研學體驗等活動,全面展示湖南非遺的傳統文化內涵與獨特魅力。
記者在湖南省文化館看到,現場展示展銷的平江香干、長樂甜酒等傳統湘味非遺年貨琳瑯滿目,踏虎鑿花、瀏陽夏布等非遺技藝和產品也令人目不暇接。踏虎鑿花省級傳承人楊桂軍已是多次參會,其作品頗受民眾喜歡。他說,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喜愛、學習踏虎鑿花,讓這門技藝能一直延續下去。
楊桂軍的踏虎鑿花作品。 萬勵 攝
湖南非遺研學體驗是博覽會的一大亮點。主辦方組織了金杵面塑制作技藝、灘頭木版年畫、石鼓油紙(布)傘制作技藝、核雕技藝四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教學手工藝制作、講述技藝由來和典故,吸引了許多民眾參與。
活動現場,還有土家族擺手舞表演,桃源擂茶習俗手工制作展示,“寶慶烙畫——湖湘年俗、湖湘老行當系列展”“薄施淡染”陳揚龍釉下五彩瓷藝術傳承保護成果展等。苗醫藥·二十四脈診、龍氏驅寒手、周氏藥酒泡制技藝、賀氏臟腑筋骨消痛膏傳承人現場為民眾免費義診。
湖南省文化館黨委書記、館長,湖南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葉偉平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家園,是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希望全省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多關注已承傳了千百年的湖湘非遺,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學習相關文化知識和技藝,從中領悟到先人的智慧與創造,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屆博覽會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遺保護中心)承辦近50個非遺項目亮相第五屆湖南非遺傳統工藝博覽會,長沙市非遺保護中心及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協辦,共為期三天。(完)
5月25日,西南大學第四運動場化作非遺的鮮活課堂,由該校食品科學學院主辦的第十屆食品博覽會——“舌尖上的非遺”在此啟幕,博覽會上還發布了校園食品安全十大倡議。作為西南大學食品學科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本屆博覽會延續“產學研融合”特色,邀請眾多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