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17日,“長江邊的非遺故事”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雕花剪紙、恩施玉露制作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蘄春艾灸療法、漢繡等11個湖北傳統非遺項目首次亮相華創會漢繡等11個湖北非遺技藝首次亮相華創會,讓今年的華創會新增荊楚文化特色。
此次華創會非物質文化展由湖北省文旅廳組織省非遺保護中心籌辦,分為錦繡風華、匠心神工、幽茗留香、懸壺濟世四個板塊,展品近百件,囊括了刺繡、漆藝、制茶、手工藝制作、中醫藥等領域最能體現荊楚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這些歷史悠久、精妙絕倫的非遺技藝極具湖北地域特色,也承載和彰顯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荊楚文化。
華創會作為“國字號”僑務活動品牌,是聯系服務廣大海外僑胞創新創業、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也是展示優秀荊楚文化的高端平臺。作為本屆華創會新增的9個專場活動之一,此次“長江邊的非遺故事”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專程遴選了一批高層次非遺項目進行展示,如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雕花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楚式漆器髹飾技藝、恩施玉露制作技藝、馬應龍眼藥制作技藝等。
展覽以圖文結合實物和現場展示互動等多種展陳方式,向觀眾全方位展示了11個涵蓋民眾日常吃、穿、用、裝飾、保健等生活各方面的非遺項目,展現了非遺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的顯著成果,及在融入當代、造福人民方面的積極作用。這些非遺項目和非遺產品,融合了傳統工藝和現代時尚的元素,且突出實用性和高品質,較好契合了消費者的新需求。
省文旅廳負責人表示,在華創會這一高端招商平臺進行展示和推廣湖北非遺項目,也是將非遺轉化為文化產品,并通過生產、流通等貿易渠道進行非遺保護、傳承與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精彩的展覽讓參加本屆華創會的各界嘉賓感受到了荊楚文化的獨特魅力,品味了湖北非遺的特色及底蘊,進一步增進了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認同,成為他們了解中國、融入湖北的重要窗口,也為湖北非遺的創新發展拓展了海外朋友圈。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