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棉絮畫、掐絲琺瑯……日前,新長寧教育培訓中心的非遺技藝體驗課程走進建青實驗學校,讓青少年們近距離感受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棉絮畫是以棉絮為主要原材料來制作圖畫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因其‘遠看似畫,近看似雕’且靈活多樣的特征,被譽為‘中國立體畫’?!毕挛?點,在建青實驗學校的教室,來自新長寧教育培訓中心的非遺教師趙楊,正給在場師生介紹中國非遺棉絮畫的歷史背景。
講臺下,建青學子們認真聆聽團扇、棉絮畫、掐絲琺瑯:非遺體驗課程走進上海長寧校園,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探究棉絮畫的世界。五顏六色的棉絮通過撕拉、包裹、疊加、鋪陳等技法,再精心粘貼到美術卡紙上……經過老師細心指導,學生大膽創新,融合了各自巧妙的構思,一幅幅富有童趣的棉絮畫作品躍然眼前。
“通過這次學習,我了解了非遺棉絮畫這門技藝,感受到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也增強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希望今后能夠學習更多的非遺技藝,了解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闭n后,一位同學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據了解,本次新長寧教育培訓中心共有紙鳶、團扇、棉絮畫、掐絲琺瑯4門非遺文化體驗課程走進了建青實驗學校。從非遺技藝的起源、歷史開始,向師生們詳細講解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及制作工藝流程,并指導大家親自動手體驗,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寓意團圓友善、吉祥如意,極具東方韻味的團扇備受建青學子們的喜愛;非遺紙鳶體驗課堂也吸引了不少同學參加;在體驗了掐絲琺瑯這項古老的工藝后,不少同學意猶未盡……
“通過非遺體驗課程走進校園,我們發現了不少青少年學子極富創造力,也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給學生們帶來的積極影響?!毙麻L寧教育培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非遺技藝走進校園,讓學生們了解非遺、走近非遺,感受非遺魅力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促進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原標題《以棉絮作畫、體驗掐絲琺瑯…這些非遺體驗課程走進長寧校園》
下一篇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課程以“非遺+夜校”的創新形式,吸引轄區十余名青年參與,在暮色與燈光的交織中,大家共同感受傳統工藝的匠心之美,領悟移風易俗的時代意義。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