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非遺傳承人的藝路繁花
盧仕華,1958年出生于廣南縣曙光鄉馬堡村委會花賽村,是廣南縣曙光鄉花賽村“弄婭歪”第七代傳人,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花賽村是世居壯族村寨,該村至今保留著歷久傳世的弄婭歪、手巾舞、洞經音樂以及傳統禮儀等原始古樸的壯族傳統文化。因受當地世襲文化的影響,他從小就對花賽村世代相傳的民間壯族傳統文化尤為喜愛。7歲時,他就跟隨爺爺學習各種“弄婭歪”技藝表演,至18歲時已熟練掌握了30套“弄婭歪”的動作套路和整個儀式流程。
現如今,盧仕華已是花賽村“弄婭歪”技藝展演的領軍人物。他在組織學習“弄婭歪”的過程中,傾向于“弄婭歪”的表現形式和禁忌等問題的研究。此外,為了更好將“弄婭歪”這一技藝展現出來,他在保留“弄婭歪”原始內涵和動作的前提下,還大膽嘗試簡化空洞的表現形式,將30套“弄婭歪”的動作與壯家人民勞作的情景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壯家人民既能在傳統節日之時載歌載舞,也能在農閑之時自娛自樂。此舉不但豐富了壯族傳統“弄婭歪”的表現形式,而且有效地帶動了周邊群眾參與到“弄婭歪”的表演活動中來,大大地促進了“弄婭歪”技藝的推廣和傳承。
據了解,盧仕華曾多次帶領村里的表演隊參加省、州、縣組織的各種展演活動。2012年,他帶領隊伍參加了“第五屆云南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節暨廣南分會場”展演;2015年4月,帶領隊伍參加了廣南縣全國武術之鄉展演;9月,受邀培訓廣南縣文武學校的學生,并參加“中信國安杯”第十二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比賽;在第五屆中國·四川國際峨眉武術節全國武術之鄉套路比賽中,盧仕華榮獲個人比賽三等獎;2016年9月,帶領徒弟參加廣南縣第二屆“句町杯”武術比賽,流星錘、棍術獲一等獎,拳術獲二等獎;2017年10月,受廣南縣武術協會的邀請,盧仕華任隊長兼教練,師徒5人組合成“民族武術隊”,代表廣南縣參加文山州首屆“華博杯”武術大賽,集體榮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在個人賽的業績中,5人共獲得7金2銀1銅的好成績。
閑暇之余,盧仕華還親自動手制作“弄婭歪”表演的道具,村里使用鉤鐮、棍、三叉、三截棍等“弄婭歪”表演道具都是出自他手。
在每一次表演活動中,盧仕華都積極組織群眾進行“弄婭歪”表演,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壯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中。他的一舉一動為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傳承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正因此,他的藝路才得以繁花似錦,他的人生充滿著濃重的民族色彩。(盧春凡)
編輯:張 瑜
審核:馬文富
終審:安遠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2009年,“中國端午節”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今天(5月30日)的《文化中國行》,讓我們一起品味端午,感受文化魅力,汲取精神力量。人們在端午習俗中體會著生活的美好,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