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6月9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李琳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提及位于成都市青羊區光華大道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以下簡稱四川非遺館)內,有兩個非遺展覽不日將面向公眾開放。
四川非遺館是我國首個省級非遺保護研究和展覽展示、體驗教學等專業場館非遺館。館內展陳內容和展品包括非遺十大類別和各級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品、藏品上萬余件,已構成生產生活各領域獨具特色的展藏品體系和代表性傳承人活態展演隊伍。
在之后的時間里,兩個全新展覽:“天府根脈—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和“四川省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將于近期面向公眾開放。
楊華珍團隊制作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作品
2000余件非遺傳承人代表性作品參展
非遺傳承人現場講述傳承故事
“天府根脈-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分為千年千技、守正創新和非遺生活三個單元,采用“活態展演+靜態展覽”的方式,不僅從非遺十個類別全面呈現四川非遺的資源,以及近年來在傳承和創新轉換上的實踐成果。同時也將展示巴蜀人民自古以來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價值取向、審美形式,展示四川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體現非遺的當代價值。
本次展覽精選來自來自21個市(州)近150個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2000余件非遺傳承人代表性作品參展。作品中不乏四川省內國家級和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精品,如:成都漆藝“和平世界——仿大明款剔紅荷塘雅趣圖翹頭案”,蜀派古琴現世流傳最多的“仲尼式”古琴珍品等,帶您領略非遺絕技驚艷天下的傳奇技藝。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竹編(渠縣劉氏竹編)”代表性傳承人楊華珍、劉嘉講述非遺與時尚和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此外,來自藏羌彝等少數民族的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的服飾、樂器等帶您領略不一樣的民族風情。同時,老一輩傳承人和新生代傳承人將來到展覽現場為公眾講述。
楊華珍團隊制作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作品
非遺之美與現代設計藝術完美融合
“四川非遺詞典”即將推出
“四川省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的具體舉措。展覽將展出國家、省、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66項,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共10個類別的相關內容。展示藏、羌、回、漢各族人民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共同孕育的大奉獻、大一統、大和美的文化精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故事和悠然生活,以及對未來發展美好期待。
本次展覽將全面展示四川省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的7個項目、153個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611項省級非遺名錄項目,以及部分市州級代表性項目,線上線下預計展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總數將達到1000余項(人)。展覽將非遺之美與現代設計藝術完美融合,充分運用新技術手段增強感染力度,讓觀眾全身心體會到非遺的魅力和各地文化的交融。展覽增加視聽、互動、體驗、購買等方式方法,吸引觀眾聽音樂、聽故事、學舞蹈、品非遺,與所展項目互動交流、沉浸式體驗,領略非遺的智慧和魅力,達到寓學于趣的目的。公眾欣賞非遺精品的同時,還可掃碼上網進店直接下單,實現不僅“看得見”、“學得到”,還能“帶得走”。
展覽將會首次推出“四川非遺詞典”,充分展示每個非遺項目的知識體系、歷史淵源、傳承故事、技藝特點等,體現非遺展覽的普及性、可看性和知識性。非遺詞典對非遺項目和傳承人的歷史淵源、特征特點、價值用途、傳承譜系、突出成就、代表作品進行了全面系統梳理,以圖片、文字展板和展品展簽形式讓觀者全面直觀了解每個項目和傳承人,實現知識與實物結合,增加觀眾對非遺項目的直觀了解。
展覽還將開發語音介紹小程序,公眾掃碼獲取語音講解,在展廳內設置自助導覽服務驛站,聘請專業講解團隊,招募非遺講解志愿者,提供現場人工講解服務,用多種方式講好非遺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