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公布,相城+1!蘇州唯一入選!
在今年的“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發布,共185項,蘇州市相城區圣堂廟會榜上有名!至此蘇州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增加到33項!
這是繼陽澄湖旅游集散中心入選國家級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單位名單、蘇州元和塘文化產業園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師范園區創建名單之后,相城區連續獲得的第三個國家級文旅榮譽。這也是本批次蘇州唯一一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民俗廟會。
民俗(共計16項)
曾幾何時,蘇州的廟門繁不勝數,每月廟會不斷。例如農歷二月十二的虎丘花神廟會、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穹隆山廟會、四月十四“軋神仙”等等,各有特色,熱鬧非凡,蘇州的民俗魅力也如此延續千年,還閃爍著瑰麗的光彩。
圣堂廟會 民俗記憶
民間盛會,豐富而完整
圣堂廟會史稱“春會”,延續了陽澄湖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以廟會形態保存了豐富充實的民間風俗活動和民間藝術,繼承著民間順時節令、祈福禳災的古老傳統,成為陽澄湖地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建于明代嘉靖初年的圣堂廟會在每年農歷三月廿六到廿八這三天進行(傳說是東岳大帝生日)。時至今日,圣堂廟會已逐漸演變成陽澄湖地區一項重要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
廟會依循著獨特的“村落聯盟”式信仰儀式結構,湘城周圍的沺涇、太平、渭塘,甚至常熟、昆山、上海等地也加入其中,各地的地廟神都被用大轎抬出來,進入圣堂廟朝拜。
隊伍一路上鳴鑼開道,氣勢浩蕩;經過之處,大小店面都放鞭炮、燃香燭,熱鬧非凡。
圣堂廟會的內容還不僅于此。絲竹樂班邊走邊吹,各種會班、民間文藝隊伍——抬閣小轎、調龍燈、打蓮廂、蕩湖船、挑花擔、唱戲曲漁歌等接二連三,甚至還有高蹺班表演。民俗內容豐富而完整,從而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來觀賞。
與此同時,廟會上攤販云集,花樣繁多,繽紛精彩。
精彩非遺
傳承六百年,文化內涵再發現
即使大雨傾盆,圣堂廟會也從不改期,如此代代相傳,香火延綿了近600年。
圣堂廟會
2013年被列入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6年進入江蘇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2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年來,度假區(陽澄湖鎮)建立了以湘城古鎮為中心的陽澄湖區域民俗文化生態保護區,把數十只零星小廟按傳統區域重新組合,就近流存于“陸云”“采寶”“龍王猛將”“楊三太”等信仰習俗土地神廟點,使圣堂廟會民俗活動資源有效“存續”,為非遺保護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范本。
另外,相城區將傳統民俗節令活動作為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充分挖掘整合傳統民俗節令資源,以圣堂廟會為基礎,整合老湘城“四季廟會”資源,打造傳統民俗文化品牌,把醇厚的傳統文化鮮活地展示出來,讓民間習俗和地方文化回歸生活,為城鎮的發展提供永續的文化支撐。
今年的5月8日-9日,2021圣堂廟會就在“五五購物節”上大放異彩,熱鬧非凡,古老的廟會閃耀在今天的生活,大家一起“軋鬧猛”的同時增強了參與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期圣堂廟會IP形象征集活動正式發布。
北京大學中文系陳泳超教授、蘇州大學文學院徐國源教授在多年跟蹤調研后談到:以“春會”為特色的陽澄湖圣堂廟會根植于悠久的民俗傳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不僅在今天仍顯現出民間信仰的活力與生機,還越來越帶有民間“歡會”的氛圍,顯現出信仰與浮世的交響、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時代特點。
有了“圣堂廟會”這個新成員,目前相城區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0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7項,市級7項,區級3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74人,其中國家級1人,省級4人,市級11人,區級58人。
源遠流長的“相城十絕”鮮活地裝點著今天的生活,豐盈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必將在相城未來的發展中釋放獨特而雋永的魅力。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