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
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并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今天接續上篇,給大家介紹43個非遺項目中剩下的7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1個優秀實踐名冊。
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NO.1羌年 列入年份2009年
羌年是中國四川省羌族的傳統節日,節日期間,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禱繁榮,在釋比(神父)的細心指引下,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舉行莊嚴的祭山儀式,殺羊祭神。
NO.2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中國海南省黎族婦女創造的一種紡織技藝,它集紡、染、織、繡于一體,用棉線、麻線和其他纖維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
NO.3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列入年份2009年
中國編梁木拱橋營造技藝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傳統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運用“編梁”等核心技術,以榫卯連接并構筑成極其穩固的拱架橋梁技藝體系。
NO.4麥西熱甫 列入年份2010年
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吾爾民族中間,流傳著麥西熱甫。完整的麥西熱甫活動包括一系列豐富的習俗和表演藝術,如音樂、舞蹈、戲劇、民間藝術、雜技、口頭文學、飲食及游戲。
NO.5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列入年份2010年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發展于中國福建省,它使具備水密隔艙的海輪建造成為可能。如果航行途中一兩個船艙偶然受損,海水不會涌進其他船艙,而船也會繼續漂浮。
NO.6中國活字印刷術
列入年份2010年
中國的木活字印刷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術之一,經過刻字、撿字、排字等程序后進行印刷。活字書頁拆解之后可以反復使用。
NO.7赫哲族伊瑪堪
列入年份2011年
伊瑪堪是中國東北部赫哲族人民世界觀和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伊瑪堪用赫哲語敘述,采用詩歌和散文的形式,由許多獨立曲目組成,描述部落聯盟與戰爭,包括赫哲族英雄戰勝惡魔和入侵者的故事。
三、中國非遺之優秀實踐名冊(1個)
NO.1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
列入年份2012年
福建木偶戲是我國木偶表演藝術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為提線木偶與掌中木偶兩種。其表演技法精湛、傳統劇目和音樂唱腔豐富、偶像造型藝術精美絕倫,形成了完整的表演體系。
本次給大家介紹的非遺項目主要是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個和優秀實踐名冊1個。
至此,目前43個非遺項目就全部給大家介紹完了。希望各位青少年朋友和家長們跟我們一起關注中國非遺傳承關注中國傳統文化。
——關注青少年兒童服務創新——
文字來源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新華社等
圖片來源丨網絡平臺搜集、整理
文章編輯 | 橙 子
文章排版丨 一 一
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