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1月8日,“非遺過大年?鄉約九斗碗”成都市新春文化活動在溫江區幸福田園景區舉行。活動以“尋味中國年”為主題,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溫馨祥和的節日氣氛,向廣大非遺傳承人和社區居民送去新年的美好祝福。非遺傳承人、非遺企業、經銷商代表及社區民眾共計300余人參加。
活動上,開展了傳承人新春茶話會、品傳統美食、聽千年鳴堂、觀雄獅爭霸、賞非遺技藝、搶生態年豬六大活動,“川西九斗碗習俗”“萬春鹵菜烹飪制作技藝”“張氏油潑泥鰍傳統制作技藝”“蒙氏叫花雞傳統制作技藝”“庶民居岳氏藿香鯽魚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親臨現場制作非遺菜肴,向廣大民眾展示非遺美食技藝,贏得了現場群眾的連連喝彩。活動將與春節習俗密切相關的九斗碗、鳴堂、舞獅等非遺技藝、美食、民俗帶到老百姓身邊,讓民眾度過了一個充滿巴風蜀韻、鄉愁鄉情的文化民俗中國年。
據了解,活動上的重頭戲“九斗碗”習俗是成都市溫江區于2012年納入區級非遺保護名錄的項目。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溫江,目前已成功申報非遺項目41項、傳承人21人,其中美食類非遺項目達18項。溫江將非遺保護傳承融入全區“兩河一心”營城策略,全力講好幸福溫江的“非遺故事”。非遺舞蹈“編響幸福”、實踐案例“揚花木編藝,助鄉村振興”等在省市展演中成功出圈,彰顯了溫江非遺特色。下一步,溫江將繼續推動非遺的傳承和創新,努力構建“非遺+N”體系,積極推動非遺更好地融入當代百姓生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廣西省南寧市作為廣西的首府,素有“綠城”之稱。而大家都知道,每去到一座城市肯定要品嘗過當地的美食特色才算“不虛此行”。老友粉:南寧的老友粉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為廣西“三大米粉”。五色糯米飯:壯族地區獨特的傳統風味小吃,糯米飯會呈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近日,“暢享高速·味美龍宮”首屆貴高速美食節在龍宮服務區舉辦。此次美食節以高速公路服務區為獨特載體,巧妙融合貴州特色美食、非遺文化、廚藝競技以及惠民消費等多元元素,為過往司乘人員和游客帶來了一場別樣的文旅體驗。此次美食節,正是其打造“交旅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