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非遺人備貨“全球年貨節” 萬余非遺產品線上展出
圖為參加此次“GO DAY 歡樂年貨節”的甘肅洮硯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中新網蘭州1月6日電 (閆姣 盧藝文)刺繡、瓷器、陶藝、剪紙……6日起,甘肅40余家非遺工坊的100多個品類、2000余件非遺產品,將通過2023年“GO DAY 歡樂年貨節”活動,與全球用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線上見面。
圖為“GO?DAY?歡樂年貨節”的甘肅非遺產品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圖為參加此次“GO?DAY?歡樂年貨節”的甘肅刺繡產品 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GO DAY 歡樂年貨節”是在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國際及港澳臺處的指導和支持下,由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建精干工作團隊,積極組織該省非遺工坊參加的春節期間海外線上銷售平臺,備貨10000余件非遺產品供全球伙伴挑選。
截至目前,活動組織方已安排完成線上平臺的店鋪裝修、產品甄選、上架鋪貨、跨境物流對接等工作,助力甘肅非遺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大力拓展境外市場、引流買家資源、鏈接全球商機。
此次活動將借助中國數字文化集團與藍色光標集團、美國Meta集團合作的國際網絡購物平臺,把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洮硯,鄉村生活中常見刺繡化身為七彩丹霞的文創書簽,用麻線編織、耐磨透氣的雅路人麻鞋,以及慶陽香包刺繡的乖萌兔子等數千件非遺作品呈現給更多海外用戶,讓其在濃郁的春節氛圍中感受甘肅豐富多彩、極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成縣夏家黃酒釀造技藝傳承人夏亞輝順應電商潮流,將非遺產品搬到線上,收益相比之前提高30%以上。夏亞輝介紹說,線上銷售是一種全新模式,大家都在不斷探索,希望能夠將非遺傳統技藝轉型,適應時代潮流。”
甘肅洮河硯文化藝術傳承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盧廣成說,“作為非遺傳承人,我需要考慮的是怎樣把父輩傳承給我的手藝傳下來,并讓家鄉洮硯能發揚光大。積極參加各種各類購物節、展示展銷,就是非遺產品擴大影響力最顯著的途徑之一,‘GO DAY 歡樂年貨節’上線的洮硯是我們精選出美觀大方又簡潔的作品,希望通過這次嘗試,能夠使這種具中國傳統審美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被這個世界喜愛。”
相關新聞:
新甘肅:甘肅萬余件非遺產品1月6日起“海外相約”
新甘肅客戶端1月6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萬及敏)記者從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導、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為期一個月的2023年“GO?DAY?歡樂年貨節”活動今天正式啟動,甘肅省萬余件非遺產品漂洋過海,與全球用戶線上見面。
據介紹,“GO?DAY?歡樂年貨節”是在省文旅廳國際及港澳臺處的指導和支持下,由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積極組織省內非遺工坊參加的春節期間的海外線上銷售平臺。此次活動把洮硯、七彩丹霞文創書簽、慶陽香包等上萬件非遺作品呈現給更多的海外用戶,讓海外民眾在濃郁的春節氛圍中感受甘肅豐富多彩、極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截至目前,活動組織方已安排40余家甘肅省非遺工坊參加,精選工坊產品100多個品類2000余件,備貨10000余件。進一步助力甘肅非遺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大力拓展境外市場、引流買家資源、鏈接全球商機。
(新甘肅)
上一篇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