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潮文化回歸的當下,諸多老字號品牌紛紛“出圈”進入年輕人的視野,借力于創新載體探索新的表達方式,面向新世代傳播傳統文化與技藝的魅力,推動代際文化傳承。
近日,中華老字號國貨美妝品牌謝馥春與經典國風游戲作品《江南百景圖》展開了一系列聯動,聯動以《江南百景圖》內的揚州府風貌為基礎,從介紹傳統揚州脂粉技藝出發,通過數字香粉鋪建筑等特色人文建筑、主題香囊等呈現方式,向年輕世代普及謝馥春這一老字號品牌所代表的揚州脂粉技藝和文化特色。
非遺技藝,數字包裝
“天下香料,莫如揚州。”謝馥春的歷史可追溯到1830年。謝馥春的脂粉制作工藝以“鮮花熏染、冰麝定香”為特色,這一特殊工藝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之傳統技藝類項目。謝馥春也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名列“全國300家重點保護品牌”。
對非遺技藝的推廣與傳播是本次聯動的核心。早在《江南百景圖》與謝馥春聯動前期線上的互動體驗中,即設定了花農覓芳和學徒小郁造訪江南,之后通過登陸游戲領取香囊、兌換揚州青磚黑瓦風格聯動限定動態數字建筑“香滿瓊樓”這樣的方式,讓年輕用戶在了解非遺文化特色的同時,也對揚州城的古時風貌再次有所感受。
回到線下,基于《江南百景圖》游戲內經典的人物形象IP,謝馥春則采用非遺技藝制作了“吳門四杰主題香包”。
聯動背后,文化傳承
作為極具代表性的國風類主打江南城市營造體驗的游戲作品,《江南百景圖》的江南文化屬性,在持續更新中,得到了豐厚的人文沉淀,積累了大量延展性極強、極具代表性的江南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元素可以滿足年輕世代快速感知江南文化韻味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非遺技藝與老字號品牌同出圈,《江南百景圖》聯動謝馥春成為新樣本,《江南百景圖》每上線一座新城市,制作團隊就會主動尋求與城市經典人文風貌地標或者相關機構展開深度聯動機會,以此引導年輕世代用戶借由城市風貌這一切入口,探尋傳統文化魅力與非遺技藝。比如在松江府,就有和豫園一系列線上和線下的聯動,在徽州府則有對非遺魚燈技藝的傳播等等。
對用戶來說,每一次聯動都變成了一次傳統文化的深度體驗,拓寬了文化視野,而這些在年輕世代圈層及社會大眾層面點燃傳統文化熱情的積極舉措,也給予了制作團隊信心:江南百景圖的文化傳承的功能性得到了增強,越來越多的社會機構認識到了《江南百景圖》作為文化傳承新興載體的價值,進而推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機構主動發起聯動。
在《江南百景圖》制作團隊看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城市都是大眾最熟悉的場景與文化沉淀載體。“回到古時的生活場景,體驗古時的民俗百態,讓傳統文化的感知以煙火氣十足的方式實現,讓文化傳承可以更加立體與沉浸,這是《江南百景圖》在文化傳承方面無可比擬的優勢,也會是《江南百景圖》持續做好特色文化傳承的立足點。”(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