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6月9日電(記者梁婷)截至今年6月,武漢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6項,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808人,各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17個,省級非遺傳承示范基地4個。記者9日從武漢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主場活動宣傳工作會上獲悉上述消息。
武漢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厚。該市完善非遺項目名錄體系建設,通過深入挖掘整理非遺資源,將一批地域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的非遺項目予以重點保護。非遺項目成為塑造武漢形象、講好武漢故事、展現武漢風采的重要載體。
其中,古琴藝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丁承運、武漢雜技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夏菊花被授予“中國年度人物”稱號。武漢國家級非遺項目漢繡、武漢木雕船模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漢繡、武漢木雕船模、馬應龍眼藥制作技藝入選第一批湖北省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
吉慶民俗街作為漢派文化的“金名片”,聚集楚劇、漢劇、湖北大鼓、湖北評書、湖北小曲、武漢雜技、木偶戲、熱干面制作技藝、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藝等漢派文化底蘊濃厚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及非遺傳承人,成為湖北省內非遺生態(tài)性保護最具代表性的街區(qū)之一。
6月11日是中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屆時,武漢市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集中開展5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
其中,在吉慶民俗街舉辦非遺宣傳展示主場活動暨江岸區(qū)第四屆云上非遺節(jié)?;顒蝇F場,將舉辦非遺展演、“非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傳統(tǒng)手工藝精品展、“品傳統(tǒng)美食購非遺好物”非遺美食市集等,同時還將分時段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直播間,分享非遺傳承故事。武漢人民藝術劇院、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武漢說唱團等國家級非遺保護單位,對武漢杖頭木偶戲、武漢大禹治水傳說、湖北評書、湖北小曲等國家級非遺項目進行集中展示。
文化遺產日期間,漢劇、京劇、楚劇、武漢雜技將開展非遺展演。武漢圖書館聯合國家圖書館,將舉辦“年華易老技憶永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顧展,同時開展古籍裝幀體驗活動。(完)
(中國新聞網)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zhèn)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tài)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tǒng)文化、非遺生態(tài)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據了解,此次被授予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崖柏根雕,還有專門的收藏協(xié)會名為保定市崖柏收藏協(xié)會,該協(xié)會于2021年4月份成立,協(xié)會的成立使保定市崖柏行業(yè)有了專業(yè)的協(xié)會指導,眾多喜歡崖柏、收藏崖柏的市民也有了專業(yè)的知識交流平臺。除此之外,
曹靜怡)日前,第九批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這批名錄共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47項。如今,金華酸茶基地依托婺城區(qū)塔石鄉(xiāng)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每一道工序嚴格遵循古法,精益求精。從民間技藝到一項非遺名錄,這項習俗濃縮了千年農耕文明的生存智
首先登場的諸城茂腔小戲《諸城燒肉》,是最讓本地市民感到親切的非遺項目。諸城剪紙、諸城綠茶、諸城燒肉等非遺項目,也用不同藝術方式,向濰坊市民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