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確定的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1月8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本批次共152項入選名錄,為廣西歷年最多。
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9個項目類別,入選項目數量為歷年來最多。其中,曲藝、傳統美術各入選3項,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入選8項,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入選11項,傳統醫藥入選13項,民俗入選22項,而傳統技藝共有76項入選,占比50%,是本批非遺名錄中入選項目最多的類別。
富川油炸粿條技藝。圖源:慢游富川微信公眾號
會議平地瑤扎龍技藝。圖源:慢游富川微信公眾號
廣西是個多民族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和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一直以來,全區各級各部門都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傳承和保護,至今已確定了八批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合浦金銀首飾制作技藝。
北海開海習俗。北海市旅游文體局
北海海上扒龍船習俗。北海市旅游文體局
在非遺保護工作過程中,全區各級各部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要求,積極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在保護的基礎上,深入推動非遺的創造性傳承、創新性發展,不斷為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文化旅游強區作出新貢獻。
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2項)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