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京韻·婺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南北交流展”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西廳)開幕。
一條運河聯通南北,連接起北京、浙江的文化傳承,連接起京韻、宋韻的動人篇章。本次展覽薈萃北京、浙江金華兩地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項目30余個,共220余件展品,將南北非遺之美、非遺精品之韻和大國工匠之精神匯集一堂。
展覽分為“傳世典藏 再現宮廷技藝”“婺風遺韻 宋韻千年重現”“歸去來兮 南北和合交融”三大板塊,從南至北、由古至今講述南北非遺故事、彰顯非遺的時代價值。
據介紹,本次展覽牽手運河南北,集中展示北京與浙江金華獨具代表性的非遺,為兩地傳承人及項目保護單位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京韻·婺風”——京韻,展“燕京八絕之韻”,首都北京之韻;婺風,展“八婺百工之風”,宋韻浙江之風。本次展覽集陶冶燒造、五金鏨鍛、雕鐫塑作、織染紉繡等傳統工藝于大成,希望給首都民眾奉上別樣的傳統文化大餐。此外,春節期間還準備了精彩紛呈的非遺手工體驗,歡迎首都市民前來參觀體驗。
北京參展代表,景泰藍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表示:“在這次南北非遺交流展上,我們帶來了北京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之一景泰藍的9件精品來參展,包括2件國禮以及7件傳統與當代創新的作品,通過國家大劇院的展示平臺,可以向大眾全面地展示景泰藍的傳承脈絡,更好地了解我國的非遺文化。同時我們將在大年初五舉辦兩場非遺體驗活動,我們的非遺技師們將帶著工具來現場制作景泰藍,觀眾通過對制作過程的體驗與了解,可以更直觀地、近距離地感受國家級非遺技藝的玄妙?!?/p>
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在博物館建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本次參展除了傳承人外,也有許多博物館的身影。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中國景泰藍藝術博物館……一個個老物件述說歷史歲月、一件件明清家具見證昔日繁榮。
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館長南紅國介紹,金隅集團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總體定位要求,打造“博物館之城”的城市目標,助力北京打造南中軸線文化新地標和北京非遺旅游體驗基地,投資建設了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主要展示龍順成傳承160年的悠久歷史及京作非遺文化,展現中國生活文化內涵,彰顯中國氣韻、中國審美、大國工匠的文化精神;龍順成京作技藝傳承自故宮造辦處,作為北京非遺文化符號的代表,意在傳播“京味兒”“京韻”文化,實踐傳承京作非遺技藝的當代傳播,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相融合,實現傳統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本次國家大劇院“京韻·婺風”展,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攜“大國工匠” 劉更生作品及重要館藏參展,意在借助這次南北非遺交流展覽平臺,助推非遺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非遺在時代變遷、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煥發非遺文化新的生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今大眾的生活。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一個數字難掩其中的自豪,中國大運河比十九世紀修筑的蘇伊士運河長十多倍,比1914年通航的巴拿馬運河長三十幾倍,比世界十大運河加起來的總長度還要長。面對如此宏大的工程,榮膺世界遺產項目稱號名副其實,眾望所歸。都說上善若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背6鞲1硎?,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五一”假期以來,江門開平市赤坎華僑古鎮以“赤坎有咖味”咖啡文化節為核心,在3公里騎樓長廊中掀起文旅新風潮。從百年前赤坎人帶回的咖啡豆,到每日都有大型文藝演藝活動的文旅融合模式,赤坎華僑古鎮通過咖啡節實現了“華僑記憶-社區參與-產業創新”的
陳學朝展示剛剛出爐的小箬禮餅。陳學朝自小就十分喜愛吃禮餅,從17歲開始學習制作傳統禮餅,如今已經37年了。盡管店鋪位于鄉間,但學朝禮餅店制作的禮餅始終供不應求。陳學朝表示,未來,他計劃在保留核心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低糖、小分量等健康化改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