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元旦佳節,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北京多蒙國際文旅發展集團承辦,湖南紅樹林旅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顏喜,湖南省文化館館長、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葉偉平等出席開幕儀式。
本屆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為主題,以“新時代、新生活、新傳承”為呈現內容,集結了全省近50項非遺項目,現場設置舞臺展演,傳統工藝精品展,湘味年貨展,傳統醫藥義診和非遺研學體驗五大版塊,全方位向觀展的市民朋友們展示湖南豐富多彩的非遺資源。同時通過非遺紀錄片視頻展播、傳承人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為湖南非遺與民眾之間搭建交流平臺,達到了讓民眾在參觀、體驗和消費中感受湖南非遺的獨特魅力,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意識的目的。
活動期間,主辦方邀請了數名新媒體主播來到現場,通過網紅的視角,在各大網絡直播平臺對本次非遺過大年活動盛況進行全方位的現場直播。同時,突出非遺與觀眾的互動、參與性,助力非遺扶貧工坊,為其搭建相關售賣渠道和宣傳平臺。
湖南省文化館館長,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葉偉平表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湖南非遺保護工作,將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保護傳承實踐、提高傳承能力、改善傳承環境、提升傳承水平,豐富完善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相通,實現湖湘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湖南非遺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據悉,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營造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于2016-2018年連續三年指導,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具體承辦了“湖南非遺迎新年博覽會”活動。活動每年在春節前夕舉行,融展覽、展演、互動、交易于一體。每屆都吸引觀眾2萬人次以上,展銷成交額500萬元以上,參與中小學生研學體驗項目近千人。
本屆“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持續時間三天,2021年1月1日—3日在湖南省文化館舉辦,市民可前往現場感受非遺過大年的傳統年味。
通訊員廖曉菲 瀟湘晨報記者徐海瑞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紫砂作為中華藝術的一枝奇葩,反映了中國文人的審美趣味,蘊含著濃厚的本土美學精抻,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墨客為紫砂壺撰寫壺銘,或以書畫入壺,使壺藝兼文學書畫篆刻于一體,從而提升了茗壺的文化藝術品位、使其蘊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