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023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品牌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在南寧啟動。我校受主辦方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的邀請,參加了4月22日—23日在南寧市民歌湖舉辦的創意集市活動。
在活動的兩天中文化共生 非遺共享|我校參加首屆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活動,我校商貿部和信息部以非遺民族工藝技術制作的剪紙畫、掐絲琺瑯等上百件作品展示在創意集市攤點上,一個個極具特色的手工藝展品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
我校非遺工藝品展位
我校師生制作的工藝展品吸引游客圍觀
商貿部師生在剪紙等工藝品展位合影
信息部師生在掐絲琺瑯工藝品展位合影
近年來,我校通過開展系列“大師進校園”活動,陸續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為學生傳授桂林米粉、螺螄粉、五色糯米飯等非遺小吃技藝;在不同專業課程融入民族文化與技藝傳承知識模塊,學生制作的非遺民族工藝作品、小吃多次參與市、區級非遺項目活動展示;依托學校為廣西民族文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首批示范性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職業教育基地,廣西民族特色小吃體驗館被廣西文旅廳認定為“廣西非遺美食體驗店”等非遺文化技藝成果的輻射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及社會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今后我校將繼續發揮學校是弘揚非遺文化主陣地作用,普及優秀非遺文化,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將華夏民族悠久的民族瑰寶發揚光大,讓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代代相傳。
End
撰稿:胡廣莉
供圖:胡廣莉
上一篇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廣西省南寧市作為廣西的首府,素有“綠城”之稱。而大家都知道,每去到一座城市肯定要品嘗過當地的美食特色才算“不虛此行”。老友粉:南寧的老友粉與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桂林米粉同為廣西“三大米粉”。五色糯米飯:壯族地區獨特的傳統風味小吃,糯米飯會呈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