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7項,宣威市組織申報的宣威火腿月餅制作技藝、宣威菜烹飪技藝、西澤竹編3個項目全部入選。宣威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建設。為了做好第五批省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通過工作人員加班加點開展細致的調查補錄、數據采集、文本撰寫和材料審編工作,最終形成高質量的調查申報材料3套,撰寫調查報告6萬字,申報文本3萬字,申報片3部,高質量的完成了申報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宣威市現有非遺項目72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項,省級項目6項,曲靖市級項目9項,宣威市級項目56項。
1
宣威火腿月餅制作技藝
宣威火腿月餅
宣威火腿月餅是百年來流傳于宣威的一項傳統制作技藝,是滇式月餅的重要組成部分,俗稱“云腿月餅”,是盛行于宣威乃至整個云南的傳統美食。宣威火腿月餅取材于發酵一年以上的宣威火腿、小麥面或蕎麥面粉、蜂蜜、白糖。宣威火腿月餅的靈魂在于餡料,火腿好,餅才好。宣威火腿月餅制作工藝包括原輔料處理、調餡調粉、包餅成型、烘焙熟制等。將上好的宣威火腿洗凈去骨,最好的部分切成大塊蒸熟,然后再改刀切成黃豆大小的肉丁,與蜂蜜、白糖、熟面拌勻作為餡心,包入用豬油、白沙糖、蜂蜜等調制成的面皮之中,用中火烤熟。一個香氣四溢的火腿月餅就制作完成了。宣威火腿月餅蘊含著宣威悠久的歷史沉淀與飲食文化,傳承了古老獨特的制作技藝和鄉愁味道。
宣威火腿美食文化旅游節上的宣威火腿月餅
2
宣威菜烹飪技藝
宣威土八碗
宣威菜是滇東北地區的典型代表菜,在滇菜中享有盛譽,它的烹飪技藝和風味特色對滇菜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宣威菜是以宣威火腿為主要原料,就地選取本地特產的黃豆腐、洋芋、干酸菜為常規原料,蔥、姜、蒜、辣椒為基礎調料,在采用民間傳統烹調技法的基礎上,吸收川菜、黔菜、中原菜的烹飪技藝之長而烹制的以咸鮮香味為主的地方菜肴。具有咸辣酸香鮮的風格特色。主要菜式有宣威火腿迎客宴、宰豬飯、土八碗、黃豆腐宴等。代表菜品有燉金錢火腿、宣威小炒肉、黃豆腐、菜豆花、干酸菜紅豆湯等。“菜吃本味,不時不食”是宣威人的飲食觀和養生之道。宣威菜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在時間的更迭中不斷發揚著宣威特色,以一道道特色菜,將宣威的美食文化,傳遞到全國各地。
燉金錢
3
西澤竹編
西澤竹編字畫,代表作品《飲和食德》,采用平面竹編方法編制而成,工藝難度極高,是竹編藝術品
西澤竹編是數百年來流傳于宣威的一項傳統手工技藝,取料于堅韌挺拔的龍竹,選竹、砍竹、鋸竹、刮青、分蔑、晾曬、“三防”處理、蒸煮、染色、編織,經過一道道復雜的工序,青翠的竹子在匠人的巧手中變成薄如蟬翼的竹篾,變成細如發絲的竹絲,繼而變成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西澤竹編品類繁多,以竹編字畫最有特色,采用手工編制,以經緯的穿梭為主線,通過挑、壓、破、拼、提等編織絕技,配以虛實、明暗的變化,將宣威山川風物等題材編織入畫,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雙層果盤、仿古宮廷食盒、竹燈籠、竹蜻蜓、竹發簪、竹二維碼等,這些產品歷經歲月,已積淀成內涵豐富的竹文化,承載著深深的情感,是宣威農耕文明中傳統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仿古宮廷食盒,它是西澤最具代表性的竹編,傳承人尹德飛于2021年精心研制而成,是立體和平面兩種編織技藝融合的突破。工藝非常復雜,文化內涵豐富。
來源丨宣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今日宣威整理發布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