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遺--需要傳承的明珠
01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自從2005年以來,我國已經在非遺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不僅和多國聯合申報成功,并且有許多自己的非遺。其中以昆曲、京劇、中醫針灸、珠算、二十四節氣、活字印刷術以及絲綢之路等等最為聞名。并有多項成為世界紀錄。但因為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非遺項目分布廣泛,仍有很多非遺項目已經或者瀕臨失傳,需要我們進一步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
02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醫藥、傳統體育等。
下面我們將介紹其中幾樣。
白族民居彩繪
大理白族民居彩繪中的植物題材圖案在建筑民居裝飾中是最為普遍的,它主要以繪畫的具象方式和精巧的表現形態出現在各種民居裝飾構件之中。白族彩繪的植物題材圖案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界的植物花卉,如梅花、水仙、蓮花、菊花、蘭花等;另一類是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植物紋樣,這類圖案具有吉祥、神圣、純潔等象征意義,如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的蓮花圖案,它在白族彩繪中應用比較廣泛,白族人常用蓮花圖案裝飾山墻,有高潔清廉、以屠火祥之吉祥喻意,展現出一種樸實雅致的美。
皮影制作技藝
皮影戲是一種民間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已有千余年的歷史,經過不斷地傳承、發展、創新和升華,皮影藝術以其鮮活的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以及獨特的表演形式而倍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流派,在影人制作藝術上,以田世民、周利存、潘玉剛最具代表性。
傣族孔雀舞
孔雀舞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民中間就已經流傳著許多有關孔雀舞的優美傳說,召樹屯與楠木諾娜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民間在"趕擺"、過節以及各種喜慶日子里表演的孔雀舞,都是根據各種傳說編成的。
03非遺意義
任何一種文化事項都具有歷史認識價值,都會從不同的角度給人類以啟迪。創新的源泉不僅從國外的異域文化,更是從本土的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從一定程度上說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任何一個群體的發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個群體或者民族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來源于文化認同。
04力所能及的事
利用影視手段保護和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知識,將生活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在一起。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假期里,河南開封策劃推出了30余項文旅活動,展示北宋民俗,讓廣大游客過足文化癮。今年烏鎮香市在保留蠶仙巡游、蠶花廟會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的同時,還推出了話劇體驗、雅集打卡等游客喜聞樂見的新活動。廣西玉林市玉州區鵬垌村的“三月三”民俗活動上,游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