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城
花
饃
韓城花饃
NO.1
#陜西非遺文化傳承
韓城一張亮眼的名片#
如果每座城市都有性格
當地傳統民俗禮食
就是安置我們精神信仰
的文化根基
秦川八百,饃饃最盛
在韓城,有一種文化
就與面食相關
它是跑男團喜愛的“藝術品”之一
它是陜西非遺文化傳承
的一張亮眼名片
沒錯!它就是花饃
花饃的歷史
NO.2
#舌尖上的燦爛非遺文化#
花饃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歷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
飽含著古老的文化內涵
留存下黃河流域遠古時期
生活與文化風貌
它是西北人節日慶典時
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是韓城的飲食文化標識
韓城花饃主要以
制作精巧、造型豐富
品種繁多、寓義深刻而著稱
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2013年,被列入渭南市
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花饃的寓意
NO.3
#傳承中的韓城風俗禮食#
韓城花饃是陜西韓城面塑的代表
名稱不同,寓意不同、各有講究
祭祀、節慶、節令
婚喪嫁娶、饋贈男女老少
都有著各自相應的種類
造型樸素而又奇巧的花饃
對于韓城人來說
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
代表著人們對幸福的追求
對未來的祈愿
和對生活美好的祝福
在韓城父母過了六十花甲之年
子女就要準備蒸壽饃祝壽的習俗
這種風俗已經在韓城流傳了上千
相比西式蛋糕
花饃似乎更容易讓西北人
感受到節慶氣氛
融入到濃濃的親情之中
花饃的藝術
NO.4
#面粉中綻開的花花世界#
韓城花饃的外形特色
如同漢魏石雕
手法簡練,只求神似
與中國畫中的水墨寫意如出一轍
常見的有虎形、龍形、魚形
雞形、兔形、云子形、鍋盔形、人形
小者不足一兩,大者三五斤
因用途不同花樣翻新
令人目不暇接
禮饃的造形以虎形最有特色
制作花饃采用的面粉
是生長在韓城當地的小麥
小麥含有豐富淀粉和蛋白質
而剛剛收獲的新麥,甜度最高
也是制作花饃最好的食材
樸素的花饃上
少不了各式各樣的花邊修飾
制作工具也是生活中最常見到的
剪刀、梳子、鑷子
通過巧手的雕琢
讓平凡的面團變得與眾不同
花饃的傳承
NO.5
#品味手藝人的匠心與創新#
韓城花饃歷經了
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傳心授
延綿至今3000多年
這份手藝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文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
花饃經過人們的不斷豐富與創造
已經成為了
一種藝術品的存在
在韓城古城的白白饃行里
有這樣一位花饃手藝人的故事
令我們感動不已
那就是
王利貞——韓城花饃手藝人
自小跟隨奶奶學習花饃制作
在韓城有許多這樣的人
用其一生的聰明才智
對生活的滿腔熱忱
傾注在了這掌心里的面團中
韓城花饃手藝人
王利貞
我是我們韓城花饃傳承人,我們韓城最大的特點就是花饃是白色的,保持它主體的實用性,你看這是我們韓城的老虎饃,在花饃中間,老虎和獅子是不分家的,你看它是獅子的頭,鼻子又是老虎,獅子的尾巴,老虎的耳朵,老虎在韓城花饃中間用途是最廣泛的。結婚、定親都有這種老虎饃伴隨。
來源:陜文投韓城公司
本期編輯:馮特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