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微 劉弘
推動形成人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讓傳統節日成為凝聚文化共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讓廣大人民群眾度過歡樂祥和的節日。1月18日,由棗莊市文旅局、棗莊市文旅事業發展中心主辦,棗莊市文化館承辦的“非遺”文化體驗活動在棗莊市非遺保護中心開展。
活動以“傳承多彩非遺 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以棗莊市市中老館非遺保護基地為依托,開展非遺展示及傳承實踐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觀。此次活動在春節前開展,展現了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顒蝇F場通過創新活動形式,組織剪紙、糖畫、面塑等手造類及美食類非遺項目舉辦非遺展品的展示、展銷活動,讓前來參與的群眾親身體會制作與體驗的樂趣。通過活動的開展,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帶動非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棗莊市非遺沿街商業展圈的形成。
“伏里土陶是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伏里土陶有5600多年歷史,是真正土與火的藝術?,F在已經成為我們地方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符號了。”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甘言地介紹到。
生動的面泥兔,甜蜜的糖畫,精致的葫蘆烙畫,五彩的布錦……琳瑯滿目的非遺年貨一字排開百米余長。棗莊市市中區居民劉豐說:“今天‘非遺’文化的展示讓我們大開眼界,學到了以前都沒機會了解到的事物。在糖畫的制作過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動手操作的感覺真的很開心,希望‘非遺’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
棗莊市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說:“此次活動為傳統文化愛好者們提供體驗的平臺,也提前為大家營造出了濃厚的傳統文化過大年的氛圍,‘非遺’文化的正是需要這樣走進群眾中,才能發揮到真正的作用,從而促進了新時代文化傳承。讓優秀傳統文化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豐富棗莊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感受歡樂、喜慶、祥和的中國年氛圍,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p>
除了非遺年貨的攤位,活動現場還請來棗莊地區的書法家,為市民書寫年“?!?,筆墨書香間,年味漸濃,喜慶的氣氛在街頭蔓延開來。
這一場面不僅僅是春節的熱鬧,更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體現。在春節期間的各類活動中,“非遺集市”更將傳統手藝與節日文化完美結合,包括糖畫、捏面人等,讓人們在銘記童年的同時,也傳承著傳統技藝。財神爺的出現、非遺表演的融合、民間習俗的延續,皆是一幅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顒娱_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