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服飾秀演,大學生全程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傳承過程。今天,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T型臺上,來自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的姑娘和小伙和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服裝學院的模特學生們共同進行了一場苗族服飾文化的展演。
貴州苗族西江非遺文化傳承代表團牽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以“非遺行,一脈香”為主題,開展系列苗族非遺服飾文化交流展演活動。從靜態互動展覽,延伸到動態服飾秀演。高校師生全程參與到非遺文化的傳承過程,不只是一個參與者,更是一名傳承者,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苗族非遺傳統文化進入高校 來一場時尚之旅,與苗族的藝匠們一同承載非遺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使命與責任。
貴州是一個擁有很多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省份,作為最具代表的苗族文化,西江千戶苗寨是至今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最完整的村寨,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其中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有苗繡、苗族銀飾技藝、蘆笙制作等多達13項。
苗族匠人們在現場手把手傳授學生苗繡、扎蠟染工藝、還有苗族傳統銀飾制作的技藝。一位大四進入畢業階段學習的中法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生興奮地說,想要將苗族地文化藝術元素融入到自己地畢業作品中去,將民族的傳統文化與世界先進的服飾設計理念結合起來,更好的創新,傳承。
苗族服飾文化的展演中,模特學生們在苗族藝匠們的指導下,學會了苗族特有的服飾穿著禮儀。苗族藝匠們與學生模特們一同,以民族獨特的中秋時節服飾禮儀,向在場的師生們訴說了一場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別樣的團圓故事。
選擇現代時尚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對話的形式,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一次創新嘗試。選擇高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載體和渠道,讓大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直觀的了解非遺文化,增強對文化傳承的熱衷與探索,是此次苗族非遺文化上海時尚之行的第一步。未來,主辦雙方還將就傳統非遺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發,非遺服飾古法制作技藝的現代應用,以及非遺文化傳播模式的創新研究、合作。
原文鏈接:
下一篇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