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撫州7月4日電走進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曹山文創街區,古香古色的建筑風格令人恍若穿越唐朝,順著街道向前,當地特色宜黃戲《對丹》正在上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
臺上咿咿呀呀地唱著,臺下熙熙攘攘地鬧著。“這里上一次表演的宜黃戲是《花園禱告》,也非常受歡迎。我們宜黃人最喜歡看什么?看戲!”舞臺下,許多游客發出陣陣感慨,街區導游也忍不住心情澎湃,“我以前在家里的時候,哪里有演戲,家里人都會帶去看,戲班子經常會去村落里面表演,我們就跟去各個村子里。”
曹山文化街區內正在上演宜黃戲《對丹》。閔旭麗 攝
“戲神遺落梨園曲,湯翁拾夢宜黃腔。”宜黃戲距今有近四百年歷史,可追溯到明末西秦腔的“吹調”,在清末又吸收其他聲腔和劇目而形成一個多種聲腔綜合的劇種。2006年,宜黃戲入選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14年,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擁有近600年歷史的宜黃禾杠舞入選。而在曹山景區的中秋小鎮,由當地文化館組織的特色民間舞蹈禾杠舞也在熱鬧進行中,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聽享受。
曹山景區內正在上演非遺項目禾杠舞。閔旭麗 攝
各色非遺項目輪番在景區上演,據悉,曹山文創街區不僅布局了宜黃戲、夏布等非遺展示區,還有宮繡堂、醫養館、斗米壺等傳統文化館,以及瓷板畫油畫、文創中心等藝術品展示館,還有咖啡館、土特產等休閑區,讓游客在自然康養中享受非遺藝術魅力,暢享身心愉悅。
走入街區內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古色古香的裝飾風格中刻著“學習中國書的真功夫”幾個繁體大字,場內陳列著以活動為主題的各色畫展,由相關專家或是小朋友獨具匠心創作,街道正對著的另一側則是宜黃本土創作的特色文物,包括陶瓷、書畫等等。當地街區導游介紹稱:“這些展畫和百姓生活相融合、和普通文化相融合、和東奧活動相融合,通過這些畫展,彰顯文化魅力,可以促進我們文旅融合。”
宜黃縣曹山文創街區內仿唐的建筑。閔旭麗 攝
據了解,今年5月,宜黃縣文廣新旅局組織舉辦非遺進景區活動,先后在曹山景區展演了國家級非遺傳統宜黃戲《游園》、《拾玉鐲》、紅色題材宜黃現代戲《兩壺銀元》、宜黃禾杠舞《卓望情歌》和省級非遺宜黃儺舞《跳儺神》,為廣大游客送上文化大餐,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助力旅游消費加熱升溫。
作為禪韻戲鄉,近年來,宜黃縣文旅局推動加快文化與生態、旅游、康養、中醫藥等方面的融合,發展醫療康養旅游、鄉村旅游,打造省內知名康養度假勝地。此外,宜黃縣還積極開展活態傳承工作,努力弘揚禾杠舞、宜黃戲等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擴大宣傳力度,制作出版相關資料,培植受眾群體,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新活力。(閔旭麗)
責任編輯:韋小宇_1042
下一篇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3月19日,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慶油布傘制作技藝培訓班。未來,雙清區將依托這些非遺項目,開發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參與性的文旅產品,如非遺研學線路、民俗體驗活動等,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助力雙清文旅向著更高質量、更具特色的方向大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現場主辦方發布5條非遺美食線路,通過“美食+非遺+景區”立體化模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邀請游客在游山西好風光的同時解鎖三晉美食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