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賀新春到,劍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手工藝人施展技藝所長,創作了各類虎元素非遺作品,喜迎虎年。在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烘托出了濃濃的年味兒。
苗族剪紙俗稱“繡花紙”,為迎新年、賀新春,苗族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姜文英,把虎元素和苗族剪紙藝術相融合,只見指尖翻飛中,一幅幅喜慶祥和、靈動可愛的虎年賀歲主題剪紙作品躍然呈現。
苗族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姜文英:
這叫“吉祥虎”,這叫“幸福虎”,這叫“雞尾虎”。周圍這個“蝴蝶”代表我們現在的幸福的生活,這個圓代表我們現在團團圓圓,人民大團圓的幸福生活,中間這個就是老虎。
苗族剪紙的紋樣
多為動物、花卉和人物,
構圖飽滿、造型生動。
在苗族文化中,
除苗族剪紙外,
虎形圖騰還經常被融入到
苗族銀飾鍛造和孩童服飾刺繡中,
取意虎威震四方。
指尖生花、巧能生金。
如何將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
一直都是楊海彬最大的心愿。
在繡娘們精湛技藝的加持下,
他的錦繡事業如虎添翼,
如今已有80多位繡娘
和他達成長期合作,
她們的繡片已暢銷省內外。
苗族刺繡高級工藝師 貴州繡之魂民族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海彬:我希望在虎年設計出更多的新品,到農村帶動更多的婦女繡出更多精湛的作品,希望把這個指尖的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讓我們所有的繡娘都能夠增加收入。
據了解,苗族剪紙、苗繡、苗族服飾、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等,源遠流長,匠人們在這一描一剪、一針一線、一刀一刻中,憑著從祖輩傳習下來的技藝連通古今,可比做記錄苗族歷史和當地苗民生活風俗習慣的“無字史詩”。這幾項技藝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苗族剪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姜文英:我希望更多的人來傳承,我會毫不保留地把這個手藝傳遞給他們。因為我覺得我媽媽她們在那個年代都能堅持下來,我遇到這么好的時代,在鼓勵聲、贊揚聲當中,我何嘗不樂意去做技藝傳承這件事。
記者:姚婷 編輯:胡玥
責編:胡玥 編校:吳瑤 審發:孫志丹
剪紙傳承人徐長琴為了提升剪紙技藝,徐長琴自費到外地學習,參加比賽,拜訪全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和名家。眾多榮譽不僅是對徐長琴剪紙藝術的肯定,也是對她傳承非遺的贊賞。徐長琴將永葆初心,用她的雙手創作出更多精美的剪紙作品,讓這項非遺技藝真正地在昌吉
)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且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然后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閔行非遺非遺交流展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笻竹工藝品制作技藝閔行·淮南非遺交流展展品搶先看現場的工藝品分為精品家具類、茶文化伴侶類、文創類和辦公休閑類,既有樂趣又優雅。筇竹及筇竹杖從物象到意象,見證了我國造物文化內涵的演變。筇竹工藝品既具有實用性
近日,記者走進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家繪染布畫”傳承人萬陽智的工作室內,一幅繪染布畫《雄鷹振翅圖》現場繪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