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剪紙、木版年畫、舞龍舞獅、皮影戲......豐盛的非遺年貨,熱鬧的非遺展演,隴原大地處處傳遞著濃濃的年味兒。在喜迎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各市(州)文旅部門及各級非遺保護機構踴躍參與的 2023 年 「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線上線下系列活動遍地開花,為我省廣大人民群眾送上了一道道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大餐。
近日,敦煌市非遺圖文展成功舉辦,作為 2023 年敦煌市「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展覽以敦煌市各級非遺名錄體系和民間手工藝品展示為主要內容,通過鮮明的文字和圖片介紹,線上線下展現敦煌市優質非遺資源和敦煌文化深厚底蘊,深受市民游客和媒體好評。
1 月 17 日,「天涯共此時·切切故園情」癸卯兔年(2023)新春民俗剪紙精品展在定西市安定區文化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以「留得住鄉愁 看得見未來」為主題,共展出作品 80 余件,喜慶的「年味」感染著每位觀眾,人們在參觀中體驗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技藝,品民間文化之美,歡慶農歷中國新年。
平涼市莊浪縣紫荊廣場上鑼鼓喧天,九龍騰飛,氣勢磅礴,氣氛熱烈,傳統地攤兒社火展演活動火熱進行,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駐足觀賞。據了解,春節期間莊浪縣將開展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組織莊浪高抬、地攤兒、馬社火、秧歌、眉戶等非遺項目進行展演,并舉辦「水墨丹青·詩畫莊浪」賀新春全民書畫作品展以及「文化進萬家·指尖上的傳承」手工非遺體驗等各種活動,讓人民群眾感受中國年的氛圍,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春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也為集中展示眾多非遺項目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空間。全省非遺保護領域通過組織開展「視頻直播家鄉年」「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線上線下活動,希冀讓傳統節日成為凝聚文化共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濃濃的節日文化氛圍。
來源 |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白潔
一、雙節同樂:粽香童趣,活力滿溢這場“雙節同樂”活動,不僅讓居民在包粽子、編彩繩中重溫文化根脈,更通過爆米花的甜香、氣球的繽紛、童聲的清澈,構筑起代際共享的歡樂記憶。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