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4月29日電(邵燕飛 張雨滴)“今日班春也不遲,瑞牛山色雨晴時。”29日,浙江省麗水市召開指尖上的“班春勸農”——人類非遺助力共同富裕新聞發布會。麗水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吳飛飛在會上表示,將把“班春勸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上升到麗水市委市政府層面來推動,做好保護傳承、創新提質、共同富裕三篇文章。
麗水是一座因山水而美、因文化而興的城市。
“班春勸農”是明代著名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任麗水遂昌知縣期間,舉行的獎勵農桑、勸農人勤作農事的儀式。“班春勸農”作為遂昌民間百姓春季一項重要民俗活動流傳至今,是中華民族傳統農耕社會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記憶。
“班春勸農”活動 遂昌宣傳部供圖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班春勸農”作為“立春”代表民俗活動被列入其中,成為遂昌首個人類非遺項目。
“‘班春勸農’傳承至今,我們更加注重對其的價值挖掘,通過實施文化基因解碼、農特產品培育、農耕旅游體驗等系列舉措,‘班春勸農’在新時代發揮出獨特價值,成為遂昌農耕文化的一張金名片。”中共遂昌縣委常委蘇中山說。
據蘇中山介紹,今年的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辦,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動動手指、點點屏幕,就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所以這次活動被稱為“指尖上的‘班春勸農’”。
“‘班春勸農’是二十四節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活的代表,背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線上班春’等創新形式是其最好的傳承和保護。”吳飛飛說。
其表示,接下來,麗水將深入挖掘“班春勸農”蘊含著的特有歷史文化價值、農業生產價值,不斷豐富非遺文化傳承傳播的形式、擴展傳統文化的內容和渠道,利用非遺文化的影響力賦予農文旅產業融合特殊標識。
同時,為作好共富文章,麗水計劃通過“班春勸農”的品牌打造,舉辦民俗活動,如鼓勵游客與當地居民參與農耕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香菇文化等體驗活動,推出“百縣千碗”非遺小吃節、農特產品展銷、非遺直播間等系列活動,讓非遺“活”起來。(完)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
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傳承這些非遺文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團隊通過數字化保護和傳播,踐行“外語話中國”的理念,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豐富的非遺文化。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香格里拉的非遺文化得以生動再現于人們眼前。我們將利用現代技術
辛厝寮小學油紙傘彩繪活動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品味傳統國粹文化,5月20日上午,辛厝寮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妙筆油紙傘,傳承非遺夢”的油紙傘彩繪活動。活動開始,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油紙傘繪畫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歷史和彩繪油紙傘的技巧,
代代傳承,劉氏風箏遠銷全國2008年,劉氏風箏被列入第二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劉賀新說,家族每年會集中起來對下一代進行風箏技藝培訓,他認為傳承劉氏風箏是家族每個人的一份責任。
3、非物質性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特性,是它與物質文化遺產質的區別之所在。5、它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9、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從公約規定的任何一類來看,都是極其豐富的。1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在形態,與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