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4月29日電(邵燕飛 張雨滴)“今日班春也不遲,瑞牛山色雨晴時。”29日,浙江省麗水市召開指尖上的“班春勸農”——人類非遺助力共同富裕新聞發布會。麗水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吳飛飛在會上表示,將把“班春勸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上升到麗水市委市政府層面來推動,做好保護傳承、創新提質、共同富裕三篇文章。
麗水是一座因山水而美、因文化而興的城市。
“班春勸農”是明代著名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任麗水遂昌知縣期間,舉行的獎勵農桑、勸農人勤作農事的儀式。“班春勸農”作為遂昌民間百姓春季一項重要民俗活動流傳至今,是中華民族傳統農耕社會的生活經驗和文化記憶。
“班春勸農”活動 遂昌宣傳部供圖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班春勸農”作為“立春”代表民俗活動被列入其中,成為遂昌首個人類非遺項目。
“‘班春勸農’傳承至今,我們更加注重對其的價值挖掘,通過實施文化基因解碼、農特產品培育、農耕旅游體驗等系列舉措,‘班春勸農’在新時代發揮出獨特價值,成為遂昌農耕文化的一張金名片。”中共遂昌縣委常委蘇中山說。
據蘇中山介紹,今年的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辦,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動動手指、點點屏幕,就能參與到活動中來,所以這次活動被稱為“指尖上的‘班春勸農’”。
“‘班春勸農’是二十四節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活的代表,背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線上班春’等創新形式是其最好的傳承和保護。”吳飛飛說。
其表示,接下來,麗水將深入挖掘“班春勸農”蘊含著的特有歷史文化價值、農業生產價值,不斷豐富非遺文化傳承傳播的形式、擴展傳統文化的內容和渠道,利用非遺文化的影響力賦予農文旅產業融合特殊標識。
同時,為作好共富文章,麗水計劃通過“班春勸農”的品牌打造,舉辦民俗活動,如鼓勵游客與當地居民參與農耕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香菇文化等體驗活動,推出“百縣千碗”非遺小吃節、農特產品展銷、非遺直播間等系列活動,讓非遺“活”起來。(完)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