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茶科普 |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參加申遺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喜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Traditional tea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associated social practices in China)涉及的非遺領域包括:社會實踐、儀式和節(jié)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tǒng)手工藝。
傳統(tǒng)制茶技藝分布在北緯18°~37°、東經94°~122°范圍內,主要集中于中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qū),包括浙江、江蘇、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陜西、云南、貴州、四川、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qū)、市);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為多民族所共享。
【參與申報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有關單位】
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葉學會、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參與本次申報。上述單位聯合成立“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保護工作組,由中國茶葉博物館牽頭,采取共同保護行動。
“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清單
【擴展:國家級涉茶非遺代表性項目情況】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口頭傳說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jié)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tǒng)的手工藝技能”五個方面,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并要求各締約國應根據自己的國情,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國作為公約締約國,有責任和義務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將體現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大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名錄,并予以保護。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21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后,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5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qū)或單位進行逐一統(tǒng)計,共計3610個子項。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范疇,其類型劃分須以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既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分類為標準,同時又要兼顧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特征。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茶葉制作技藝和茶俗2個主要類型,各主要類型下又可細分為10多個子類,共包括 53個遺產項目。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
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分別是:民間文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舞蹈,傳統(tǒng)戲劇,曲藝,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民俗。涉茶遺產項目共計 53個,分布于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舞蹈、傳統(tǒng)戲劇、傳統(tǒng)技藝和民俗五大門類。其中,傳統(tǒng)技藝數量最多,共計39個,且主要以制茶技藝為主,包括綠茶 (制茶技藝) 、紅茶 (制茶技藝) 、黑茶(制茶技藝) 、烏龍茶(制茶技藝) 、白茶(制茶技藝) 、黃茶(制茶技藝)以及花茶制作技藝均在名錄之內,因此可以統(tǒng)稱為“制茶技藝”類型,其他14個項目包括傳統(tǒng)戲劇7個、民俗5個、傳統(tǒng)音樂和傳統(tǒng)舞蹈各1個,這些項目均與茶葉生產習俗和生活習俗相關,因此,可以統(tǒng)一納入“茶俗”類型 。
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及名錄
點擊查看大圈
詳見:周智修、江用文、阮浩耕《茶藝師培訓教材Ⅲ》(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21)第九章內容。
來源:周智修、江用文、阮浩耕《茶藝師培訓教材Ⅲ》(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21)
部分圖片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中國茶葉學會新媒體平臺
01
“中國茶葉學會”APP
app下載方式:
1. APP Store、應用商城、瀏覽器搜索“中國茶葉學會APP”進行下載安裝;
2. 注冊用戶信息并登錄;
3. 點擊首頁“直播”找到相關會議點擊報名;
4. 點擊“我的”進入頁面后,點擊“我的直播”進入會議目錄,選擇要觀看的直播即可。
02
其它平臺
中國茶葉學會微信視頻號
中國茶葉學會微信抖音
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博
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信
更多茶葉精彩內容請持續(xù)關注中國茶葉學會官方微信!
投稿郵箱:lcj@tricaas.com,歡迎大家投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jié),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jié)期間,重慶各大景區(qū)、商圈的非遺傳統(tǒng)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jié)消費市場的頂流。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tài)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chuàng)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qū),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