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具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證明。但隨著商品經濟時代和品牌效應的興起,隨意濫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近日,有網友爆料,鑫復盛的周欽公流亭豬蹄違規使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據了解,青島鑫復盛餐飲有限公司的“周氏流亭豬蹄制作技藝”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只能用在國家級的非遺項目上。目前,城陽區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就此事到鑫復盛進行現場檢查。
省級非遺項目怎么成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被爆料的是盒裝的周欽公流亭豬蹄禮盒,此豬蹄的外包裝上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幾個字。但記者通過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得知,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而周欽公流亭豬蹄并不在名錄中。
據悉,2020年8月,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官網上公開了1-4批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公示名單,青島鑫復盛餐飲有限公司的“周氏流亭豬蹄制作技藝”名列其中。經過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處的工作人員證實,鑫復盛的周欽公流亭豬蹄的確不是國家級的非遺項目,只是省級非遺項目。
雖然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國家級和省級還是大有不同。那么,鑫復盛是否可以在產品包裝上使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識呢?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遺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此給出了明確答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的非遺項目不能使用這一標識。”
前有中華老字號后有非遺項目,總是“查無此人”
這已經不是鑫復盛豬蹄第一次被發現名不符實了。去年,就有青島市民向掌上青島記者爆料,在鑫復盛天貓官方旗艦店購入6盒豬蹄,結果發現它并不是“中華老字號”,而隨后鑫復盛也火速刪除了此稱號的宣傳痕跡。
而且一直以來,鑫復盛都對外宣稱其“周氏豬蹄”的制作工藝始于晚清咸豐五年——1855年,傳至現在,已經經歷了五代傳承,歷時160余年。而與此相關的“周欽公流亭豬蹄”五代傳承畫譜更是在各大電商平臺廣泛使用。但尷尬的是,有網友發現,鑫復盛五代傳承宣傳畫中的創始人周方緒,竟然與陜西國家級非遺“馬氏膏藥”第三代傳承人馬明仁的照片是同一個人。
鑫復盛為何屢次犯險?究其根源,無非利益之爭。從在“流亭豬蹄”上與波尼亞對簿公堂,到老字號和非遺的強占,都是為了獲得一個官方背書,從而衍生出經濟和社會效應。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鑫復盛力爭在省級非遺項目上使用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標識,如此包裝,的確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誤解。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