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葉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近日與新世界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新世界中國將出資2億元人民幣,在烏魯木齊市建設首座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下稱“新疆非遺館”或“非遺館”),為打造新疆文化新高地、旅游新名片,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貢獻。
簽約儀式現場
據悉,該非遺館建設規模約1.2萬平方米,包含收藏、展示、傳承、體驗、研究、教育等多方面功能,主要展陳內容包括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非遺名錄、國家級非遺名錄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非遺館設計將融合新疆地域、民族與文化特色,打造多元一體文化特色的立體空間,并通過現代化展陳方式和高科技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演繹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彰顯著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新世界中國行政主席鄭志剛博士表示,“新世界長期以來支持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新世界將全力建設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為守護與弘揚文化瑰寶、促進民族交融貢獻力量,助力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芒。”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新世界中國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表示:“過往,新世界一直秉承‘修舊如舊’的宗旨開展文化保育工作。此次我們將秉承新世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發揮本地專業團隊豐富的文化保育經驗,為新疆打造一座能夠展示中華瑰寶魅力與民族自信的文化新地標。”
事實上,新世界長期重視并投入文化保育,在項目的保育開發、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由鄭志剛創立的藝術及文化慈善機構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KCG),致力于保護與傳承中國傳統工藝,也通過舉辦展覽、講座、工作坊、體驗與考察活動等不同的形式,培育廣彩、百寶嵌等傳統工藝的傳承人。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
此外,新世界也致力推動內地與中國香港、國內與國際的文化交流,借助生態圈的優質資源,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在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項目中,新世界探索創新活化利用的運營模式,將故居打造為中外文化會客廳;在香港皇都戲院保育項目中,新世界通過復修保育老建筑,建立文化認同與歸屬感,讓戲院成為藝術文化新地標。
責任編輯:顧炳祥
校對:張亮亮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