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8月26日晚,“揚州·好運集”非遺主題市集暨“民間文藝交大運”征集展演活動在東關歷史文化街區啟動。 崔佳明 攝記者在現場看到,展示展銷展演的非遺項目有揚州剪紙、揚州面塑、刺繡、雕刻、糖畫、富春包子、黃玨老鵝等,同時還有雕版印刷、古琴、謝馥春脂粉、文人香等都是極具體驗的揚州特色的非遺項目和產品。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揚州八怪、揚州學派、揚州“三把刀”等傳統文化蔚為大觀,揚州玉雕等20項傳統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揚州雕版印刷技藝等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民間文藝交大運展演,生動展現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間文藝傳承創新成果。 崔佳明 攝“傳統非遺美食、非遺文創產品、民俗展演、傳統戲劇串燒等元素在這里碰撞,讓非遺搭上夜市經濟的‘快車,增添城市夜經濟的文化氣息,助力文旅消費市場的快速復蘇。”揚州市文廣旅局非遺處處長苗芹告訴
當地眾多民眾及游客走進古街,品味城市煙火,體驗“古城之美、非遺之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張卓君 攝當晚啟動儀式上,民間文藝交大運展演,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揚州月》、揚州清曲《楊柳青》、揚劇《愛如山河日月長》《三勸夫君》等生動展現揚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間文藝傳承創新成果,彰顯運河城市形象和文化自信。揚州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尤萌告訴
同時,揚州還推出“繽紛璀璨·夜揚州”“穿越古今·憶揚州”“探秘運河·最揚州”“全域旅行·趣揚州”四條非遺體驗線路。這四條主題線路將近20余項非遺體驗項目串成一條璀璨的項鏈,巧妙的融入了“運河”“古詩詞”等熱點文化元素,通過走讀及互動體驗的形式,將揚州的城市記憶重新喚醒,生動立體地展現在體驗者面前,內容豐富飽滿,“不盡”非遺,韻味悠長。
讓非遺搭上夜市經濟的‘快車,增添城市夜經濟的文化氣息。 張卓君 攝本次活動為期5天,至8月30日結束。活動圍繞“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主題,以“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突出傳統非遺技藝展示、傳統文藝展演、傳統手工藝、非遺美食、文創手作、現代音樂、國潮元素、傳統戲曲串燒等有機融入城市夜經濟,聚焦“非遺暢享夜”“文藝璀璨夜”“好物歡購夜”“書香浸潤夜”等主題板塊,在個園花局里,東關街美食廣場、東關街馥園、東關街東門廣場等區域打造更多消費場景,激發夜間消費潛力。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比賽將選出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的美食品牌,入選《2023呼倫貝爾美食地圖》,為市民和各地游客打造獨具風味的流動的美食盛宴。比賽現場,來自呼倫貝爾地區的大廚們紛紛帶著自己的拿手菜前來參賽,一道道融合著大草原與蒙古族特色氣息的美食為現場市民游
4月26日,在山東省重點打造的“齊魯1號”文旅專列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盛宴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兗州古稱魯郡,“齊魯1號”文旅專列,特邀魯郡面塑旅途非遺文化展演,旨在通過“非遺+旅游”模式,讓乘客在旅途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