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非遺保護工程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非遺保護工程,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
2001年5月16日,中國藝術研究院召開“搶救和保護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座談會”,正式啟動了“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認證搶救保護和研究工程由于國際國內規范性法律文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謂各異,所以。
2003年10月1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順利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這是人類歷史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里程碑非遺保護工程我國于2004年8月加入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成為第6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