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川(圖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部分圖片來自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川省非遺工坊管理辦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等文件的印發,顯示著擁有8000多處非遺資源的四川,發展新動作不斷。作為一個非遺資源豐富的大省,還有哪些“非遺數字”值得我們關注?6月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川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中,解讀了關于四川非遺的發展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非遺保護取得新發展新成效。歷史深厚和人文資源豐富的四川,已經擁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3項、省級611項,共認定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7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072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公布為全國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認定6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2個、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7個,23個項目入選國家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88個項目入選四川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并且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
四川揚琴、峨眉武術、道明竹編被評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彝族火把節、竹藝村、“錦繡成都”研學游被評為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優秀案例。日前,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項目評審工作也在進行中,省級非遺的名錄和項目將被進一步擴充和完整。
成都漆藝展覽
目前,四川省登記的非遺資源共有8098項,其中7000余項已納入各級非遺代表性名錄。省、市、縣三級非遺名錄體系日趨完善,全省代表性項目保護傳承有序、存續狀況良好。在非遺人才培養方面,在建立高校研培、職業教育、專題培訓和師帶徒四級培訓體系的政策引導下,2000余名傳承人先后進入高校研修研習。同時,大力開展線上新媒體培訓,定期組織非遺管理干部培訓,對非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開展輪訓。
開展國家級、省級傳承人記錄工程以來,共對206名65歲以上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全面記錄。為給非遺的體驗與傳承提供場所,未來仍將非遺傳習所、非遺館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文旅發展等規劃統籌推進,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旅游設施開展傳承傳習實踐。目前,全省建有1個省級非遺館專訪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趙紅川②|當我們討論非遺時,哪些數字需要我們關注?,建設各級各類非遺館(展廳)195個。
“酒好還怕巷子深?!痹俸谩⒃俣嗟姆沁z資源,也需要被看到、被了解。在非遺創新傳播方式上,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和培育非遺傳播品牌,齊頭并進。目前,四川省已經成功舉辦7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累計有135個國家(地區)和非政府組織的4000余名代表和國內4萬多名代表參加,2000多萬市民和游客現場參與,先后通過了《成都宣言》《成都共識》等文件,成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并積極參與的重要國際文化盛會。在傳統節日上,聚焦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以及藏歷年、羌年、彝族火把節等,突出以非遺項目為重點的品牌宣傳。
”李茜認為,中國傳統民俗手工藝品不只講究用,更講究情,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女紅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們不僅美在外在,更美在內涵,每一個花紋都經過奇思妙想,每一針一線都經過手的溫度,每一件成品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這也是中國
課堂上,石家莊學院注重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深度融合,鼓勵學生設計開發既保留傳統韻味又契合現代需求的非遺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非遺傳承熱情。“當非遺走進生活,我越來越發現蘊含在傳統文化中的美。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侯惠哲介紹,現在工藝美術行業分為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生產兩大類。普查報告顯示,我國現共有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1787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65人。一邊是現代設計藝術專業的擴招與相對過剩,一邊是工藝美術專業的
3月11日,“美麗工坊”項目啟動儀式在長陽土家族服飾館舉辦。活動當天,市級非遺傳承基地——長陽土家服飾館內一派火熱景象。2025年,基地傳承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土家族服飾制作技藝,被列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協助長陽非遺館建設提供民族服
陳歆彤)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園街道南華社區以民生微實事為基礎,精心策劃并開展“老手藝,新鄰居”非遺系列文化活動。一位參與活動的居民贊嘆道:“年輕時只聽說過這些老手藝,沒想到現在能親手嘗試,既能學知識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