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腌臘新口味廣受歡迎對于很多南通人來說,“年味”是從一根香腸開始的。作為一家有著30來年歷史的灌香腸老字號門店,花二香腸已成為南通灌制香腸的網紅店,并于2022年入選崇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入選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每一座城市,都隱匿著獨屬于自己的非遺珍寶,等著我們去發掘和感受。有著“東方水城”美譽的蘇州,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光彩照人。這些非遺項目不但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華,更是咱們民族智慧與創造力的成果。讓我們一同去發掘并感受這些非遺文化,領
近日,常熟市辛莊鎮沈浜村開展了一場“竹編倡綠讀”非遺體驗活動,旨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引領綠色閱讀新風尚,推動“綠書簽行動”深入開展。沈浜村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活動通過親手制作竹編畫,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心中種下
當日,為期三天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津非遺主場活動暨第四屆“運河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開幕。來自運河沿線的8個省市120余個非遺項目,在“運河記憶·紅色傳承”主題展上集中亮相。當日,為期三天的20
“在這里,福州的非遺成為主角。”走入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涵蓋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非遺文化結合數字技術,以沉浸式的形式在觀眾眼前呈現。在這個前身為羅氏綢緞莊的百年古厝里
在寶興縣穆坪貢硯非遺工坊,有這樣一位非遺傳承人,他用巧奪天工的手藝,在貢硯之上精雕細琢,展示傳統文化的古韻之美,傳續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他就是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大剛。2023年,李大剛被評為寶興縣穆坪硯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人生
陳玲)9月6日,湖南衡陽市非遺傳承人業務培訓班暨年度績效考核動員大會在常舉行,湖南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陳友材強調衡陽市非遺工作抓住了牛鼻子,通過培訓會明確傳承人的權利、責任和義務,曬出真本事,全面展示傳承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4人,其中衡陽市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