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傳遺“纏花”工作坊作品展在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柳州校區圖書館舉行。
學校在實施《大中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落實政策過程中,教育科學學院李傳瑛、李燕群、梁夢姣老師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適合學校特點的勞動教育模式,構建以“傳遺纏花”為主題的PBL項目式課程體系,將“非遺纏花”與“勞動教育課程”相結合,讓纏花成為勞動教育課程的載體,通過纏花讓勞動教育課程“活”起來、色彩“亮”起來,以此點燃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培養同學們的勞動精神。
纏花,源于明代,盛于清代,是傳統美術類項目,屬于裝飾類,主要是用多色絲線在以紙板和銅絲扎成的人造坯架或實物坯架上纏繞出鳥、獸、蟲、魚、花、果、漢字等美術品,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次作品展出作品30件,有纏花畫《千里江山組圖》、《只此青綠》、《喜迎杏》、《話竹》,還有纏花工藝擺件,或是千里江山美人頂冠,或是琉璃牡丹花扇,或是鏡中花傳遺“纏花”成果展示:探索非遺文化 傳承工匠精神,作品形象鮮明、意境幽雅,制作精美,均是同學們結合現代生活審美,潛心創作的經典作品。
此次作品展既是作者個人的心境、文化、內涵的一次展現,也是教育科學學院20級、22級學前教育同學一個學期學習非遺纏花的梳理和總結。
文章:李燕群
圖片:龍鳳霧 覃吳昊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