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階段海南非遺如何融合設計,圍繞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6月17日上午,2021首屆三亞南山非遺節舉行新發展階段的海南非遺研討會。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出席并發言。海南省旅文廳二級巡視員葛云峰,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范衛東分別致辭。
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發言
海南省旅文廳二級巡視員葛云峰致辭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范衛東致辭
海南省旅文廳公共文化處(非遺處)處長饒瓊娟主持研討會
研討會上,海南省旅文廳、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及來自國內多個省份的相關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傳統工藝的高質量協同發展、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的個案分析、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發展之路展開討論。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趙罡認為,海南的非遺項目,特別是黎族紡染織造技藝應該是海南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應該把黎族的傳統文化、傳統圖案、傳統服飾、傳統物品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在使用方式和場景上進行創新設計,更多地作為海南的代表性形象進行文化產品輸出,吸引更多的人通過這些形象化、可觸摸、可使用的物質載體來了解海南風情、理解海南文化。因此他建議,海南的非遺項目要更多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需要加強跟社區、學校、旅游、民宿、酒店、景區及更多的商業機構進行跨界融合。讓非遺項目更生動的展現在老百姓的面前,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喜歡非遺項目,讓更多的年輕人能主動去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研討會現場
“非遺只有回歸生活之后,才是最好的保護。最終像海南的文昌雞一樣,它的烹飪技術不需要更多的保護,已經得到很好的傳承。”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莫青橋說,傳承保護海南的非遺,還應當幫助傳承人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前提下創新產品,讓產品形態更受現代社會、現代生活接受和歡迎,從而形成產業,讓傳承人能夠生產銷售,能夠掙著錢,他們才有更大的信心去投入,讓非遺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研討會現場
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發言時說,傳統工藝正在進入提高發展質量的新階段。在這個新的階段,傳統工藝將以更加豐富的產品呈現,更加時尚而多樣的設計,更加多樣而實用的功能,更廣泛地進入當代社會,進入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更有效地促進就業,增加城鄉手工藝人的收入。新的發展階段的傳統工藝,需要專門的設計力量進入,從圖案和器型的設計,向材料、結構和功能的設計拓展,從根本上突破傳統工藝發展中面臨的瓶頸。設計力量的介入,關系到傳統工藝的效用,也關系到傳統工藝產品的價值。新階段的傳統工藝還需要科學技術的介入,善于運用新的工具、新的材料、新的裝備,來更好地實現創意,實現功能,提高作品和產品的呈現效果。同時,促進傳統工藝生產的節能降耗。(王日桐)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為推行五育并舉,做好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六安市裕安區雷鋒路小學立足本土文化率先成立紅·藝工坊開設特色多項美育融合課程。2020年,紅·藝工坊結合六安瓜片的非遺文化,將茶文化引進校園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