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6月10日訊(本網記者 張慧雅 任磊 張蘭琴)6月10日,記者從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今日在國務院批準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中,甘肅蘭州牛肉面制作技藝、臨潭萬人拔河、甘南鍋莊等15個項目入選。
入選公示名單的15個非遺項目中,甘南州5項(龍頭琴彈唱、萬人扯繩賽、龍神賽會、甘南鍋莊舞、東山轉燈),定西市3項(隴西云陽板、岷縣寶卷、岷縣當歸加工技藝),隴南市2項(兩當號子、西和麻紙制作技藝),武威市2項(民勤曲子戲、天祝唐卡),蘭州市1項(蘭州拉面制作技藝),張掖市1項(甘州小調),酒泉市1項(肅北蒙古族祝贊詞)。
甘南鍋莊表演(資料圖)
目前,甘肅已建成完整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花兒、環縣道情皮影戲、格薩(斯)爾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8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公布四批累計493項省級代表性項目;全省各市(州)共公布2107項代表性項目(市州級);各縣(區)共公布5241項(縣區級)代表性項目。全省認定68名國家級、617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3036名市(州)級傳承人、7814名縣(區)級傳承人。
蘭州牛肉面制作技藝教學(資料圖)
“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94億元,甘肅省財政累計投入1.06億元,用于支持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近年來,甘肅文化和旅游廳始終堅持把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作為推動文化旅游強省建設的重要舉措,深入開展非遺保護傳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遺資源,建成完整的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廣泛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景區”“非遺購物節”等活動,力爭讓蘊藏在隴原大地上的2.7萬余條非遺線索(項目)從“活起來”到“火起來”,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旅游生活。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
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今年已70歲高齡的“撲蝴蝶”非遺文化表演者李廣武卻像個生龍活虎的年輕人,每日輾轉騰挪,又撲又跳地活躍在古城非遺展演現場,成為古城游的一道亮麗風景,深受中外游客喜愛。
在東北長白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棲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他這一學才知道,原來王成貴的老叔在一家大糖坊里當案子師傅,他打小跟老叔學吹糖人,動物、人物、花草都會吹捏,甚至會動會走。再說,這手藝也是老人一輩子傳下來的玩藝呀。
在長沙瀏陽,張坊鎮上洪村道官沖非遺生態村正以豐富的體驗項目帶領游客“玩轉”非遺。這是五一期間研學館與篷蒲皮影合作推出的新體驗。據了解,道官沖目前正在建設活字印刷研學館與皮影戲館,以期為游客了解學習傳統文化、非遺生態提供更多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