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申報三個項目成功上榜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國務院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由澳門申報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三個項目全部成功入選。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10日表示,這不但提升非遺項目的認受性和保護力度,更展現和傳揚了澳門保存的中西文化和諧交融成果,肯定和突顯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文化定位。
據介紹,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是澳門重要的文化傳統和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源于16世紀,以葡萄牙的烹調方法為基礎,融匯歐、亞、非的食材及烹調方式,菜品豐富,變化多樣,是澳門的地道美食,體現了澳門獨特的飲食文化,也是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見證。
土生土語話劇是澳門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劇,是土生葡人社群熱愛的舞臺表演藝術,話劇中使用土生土語作為表演語言,充分反映澳門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特質。
土地信俗在澳門由來已久,數百年來,澳門華人為保一方水土平安,鄰里和睦,家財旺盛,社區繁榮,以各種形式供奉土地公,形成了世代相傳的民間信俗,并以農歷二月初二的土地誕為年度重點活動,是促進鄰里團結,增進居民對社區認同感、歸依感的重要媒介,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在澳門一脈相承的重要體現。
國務院自2006年至今先后公布了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前澳門共有11個項目列入名錄,包括由粵、港、澳共同申報的粵劇和涼茶制作技藝;由澳門獨立申報的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魚行醉龍節、南音說唱、媽祖信俗、哪吒信俗;以及本次新增列入的三項。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表示,文化局未來將持續對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識別、建檔、調查和研究等工作,同時繼續為非遺的保護傳承提供宣傳推廣的平臺,落實推動澳門非遺“走出去”,進一步保護和弘揚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