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民族歌舞團調研組到我縣就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情況展開調研。縣委書記許崇硯,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少鋒參加調研。
市調研組先后來到了永和鎮縣府舊址、瑤妃故里田園綜合體和縣文化館。每到一處都認真聽取相關情況介紹,并就我縣非遺文化工作給予了技術性指導和專業性建議。
座談會上,市調研組充分肯定連山在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文化工作上取得的成效,希望連山繼續發揮少數民族特色和優勢,創作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推動連山文藝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利用藝術的方式、優秀的作品傾力打造高品質的少數民族精品,盡展少數民族、壯瑤山城風采;還要對連山的非遺項目加以合理開發運作,為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鮮元素,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
許崇硯對市調研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并表示我縣各相關單位將結合標準化建設工作,通過開展非遺普查、保護、傳承、開發等,加大對非遺文創產品的研究、創作和市場開發;同時結合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開展,將各類非遺項目加以再現,切實加大非遺推廣宣傳力度;許崇硯要求各相關單位下一步要繼續深入挖掘鎮村文化內涵,充分利用現有旅游資源非遺文化 連山大有可為!,把“農文旅”融合發展和非遺文化緊密結合;同時也希望市民族歌舞團能繼續幫助指導連山開展好文化藝術事業、非遺傳承保護等工作,共同助推我縣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再上新臺階。
圖文/ 盧其國、溫錦霞
編輯/岳忠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為讓園區親子家庭對東莞非遺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5月28日,松山湖婦聯、松山湖關工委、松山湖少工委聯合開展“識東莞非遺·做文化傳人”親子周末營系列活動。來自松山湖園區的20組親子家庭在這里領略石龍非遺的美和獨特,感受指尖傳承的工匠精神。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校長對實踐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強調活動期間要始終將師生安全放在首位,期待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助力非遺文化傳承。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筠連縣巡司鎮武德小學將持續推動非遺文化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在傳統音樂的滋養中成長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