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 慧
4月11—12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在揚州舉辦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工作現場交流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和旅游界人士相聚一堂,深入研討,領略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生動圖景,探尋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江蘇密碼”。
步入瘦西湖景區,只見繁花綻放、碧水如鏡。作為揚州的文化名片,這座湖上園林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仿佛一幅精致唯美的工筆長卷。古樸雅致的揚派盆景、韻味悠長的揚劇表演、獨具特色的揚州“三把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分布于景區各處。一邊走、一邊看,瘦西湖春日勝景與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盡收眼底,浸潤式多維度體驗令嘉賓們贊嘆不已——“在江蘇,打開非遺的方式如此精彩紛呈!”
揚州瘦西湖,是江蘇創新打造“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的生動縮影。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指在保護傳承非遺的基礎上,突破時間、空間、形式限制,在景區內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植入形式多樣的非遺展陳、展示、展演、體驗活動,讓游客在景區內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遺活態魅力。
如今,在景區內與非遺“不期而遇”,已成為“水韻江蘇”一道獨特的風景。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沈伯宏告訴記者,目前,進駐景區的揚派盆景技藝、“三把刀”技藝、揚劇、杖頭木偶戲等非遺代表性項目有50多個,促進景、情、境與非遺完美融合。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以盛唐禮儀和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二分明月憶揚州”沉浸式夜游活動,融入古琴、洞簫等演藝形式,自啟動以來營收近3000萬元,這讓沈伯宏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非遺是旅游優質資源,旅游是傳播非遺的重要渠道,兩者融合發展將擁有廣闊前景。”
文思豆腐、獅子頭、翡翠燒賣、三丁包……在中國淮揚菜博物館,品類眾多的淮揚菜瞬間喚醒嘉賓們的味蕾。富春茶點將制作間搬到現場,“富春茶點的特點是應季應時,如春天的春筍包、夏天的干菜包、秋天的蟹黃包、冬天的雪菜包,四季不同,口味不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79歲的徐永珍一邊介紹富春茶點技藝特點,一邊與來賓熱情交流。自從富春茶點制作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慕名前來品嘗的游客絡繹不絕,徐永珍深感肩頭責任之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味蕾也變得越來越‘挑剔’。我要將這門技藝保護好、傳承好,讓四面八方游客品嘗到最正宗的富春茶點。”
揚州東關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場場別具特色的非遺項目展演不時引人駐足。謝馥春脂粉制作技藝、漆器、折扇、揚州清曲、琴箏合奏、杖頭木偶……這些古老非遺承載的,不僅僅是一段情懷記憶,更是外地游客體味揚州風情的最好方式。“這是我第一次來揚州,江蘇的非遺文化豐富多彩又別有特色。”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二級調研員孫澤鋒感嘆道。
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也啟發我們進一步思考:面向未來,如何讓非遺技藝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如何讓非遺價值得到更多元化的呈現?此次交流活動“非遺+旅游” 打造江蘇文旅新名片,給來自全國的文旅代表提供了一個互學互鑒的平臺——
今年春節期間,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上海豫園燈會成為旅游市場“爆款”,接待游客超400萬人次。上海豫園(集團)有限公司大豫園首席文化官陳佳分享了這背后的“秘訣”:“今年我們將主題設為‘山海奇豫記’,將花燈內容聚焦《山海經》題材,和當下喜好奇幻文學的年輕人有了跨越時空的情感共振。加上三星堆考古發現對《山海經》描述內容的佐證,使得這一題材增添吸粉引流的IP屬性。”陳佳說,要讓非遺走進當下年輕人的生活,就要在非遺和年輕人之間,建立更加年輕態、更富時代感的情感“橋梁”。
江西景德鎮古窯景區的13座歷代典型窯爐,是極具震撼力的文化景觀,常態化的復燒點火、開窯成為頗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活動,“目前,200多位非遺傳承人活躍在古窯手工制瓷作坊,整個景區成為一座大型的、‘活’的陶瓷非遺博物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周榮林說,“非遺+旅游”讓古窯民俗博覽區游客量大增,很多年輕人前來學習體驗,旅游為非遺提供應用場景,而非遺為游客提供更有深度的文化旅游體驗。
“江蘇非遺挖掘得好、創新得好、傳播得好,非遺和旅游融合發展值得學習借鑒。”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跑遍江蘇13個設區市,對江蘇非遺和旅游融合生動案例如數家珍。這次現場交流活動,更讓他對“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如何構建非遺的當代價值,讓其更好地活在當下?這是我們要共同思考的課題。”戴斌建議,非遺傳承保護的步子可以邁得更大些,通過與時尚、藝術、商業相結合,讓更多人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場現場交流活動讓我們看到,非遺和旅游,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相融,更碰撞出化學意義上的“火花”。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通過搭建“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創新創意平臺,江蘇非遺傳承和保護將在現實生活中結出累累碩果,以新姿態、新方式更好地“活”在當下、“火”在當下。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葉秋云)舞龍表演、福州傳統梳妝技藝(三條簪)展演、詠春拳演出……17日,“來福州,過福年”2025年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活動在福建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啟動。現場,福州首次發布并上線“福州新春文化旅游月·新春游玩地圖”小程序。
近日,省文旅廳赴省非遺中心調研并舉行“非遺+旅游”促進文旅融合座談會。在省文旅廳副廳長馬迎春看來,“非遺+旅游”的融合要重在“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