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座橋,橋在泰順人的心里更是骨子里的愛。
圖1 優秀案例發布會現場
6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及相關單位在廣州召開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優秀案例發布會,集中發布非遺與旅游融合、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實踐、傳統工藝振興三個方面的優秀案例。泰順縣申報的“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活態傳承實踐案例”從全國347個案例中脫穎而出。
圖2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蘭靜發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自2006年起,國務院先后公布了四批共1372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為及時總結各地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范引領作用,提高分類保護工作水平,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開展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遴選工作。評選出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能夠尊重傳承人群的主體地位;能夠根據項目類別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保護措施,增強傳承活力的優秀保護實踐案例。
遴選工作啟動以來,31個省(區市)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共推薦了347個案例,涵蓋我國非遺十大類別。經評審,今年共遴選出50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包括民間文學類3個,傳統音樂類5個,傳統舞蹈類5個,傳統戲劇類5個,曲藝類6個,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5個,傳統美術類5個,傳統技藝類8個,傳統醫藥類3個,民俗類5個。
據了解,2009年10月,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長期以來,泰順縣高度重視廊橋的宣傳和傳承保護,鼓勵支持民間傳承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和建造廊橋,民間修建廊橋的氛圍濃厚,從2003年至今已建成新廊橋二十余座,在持續開展活態傳承實踐活動中,使該項目傳承人呈梯隊持續擴展,培育出4個建橋團隊,7位國家、省市縣級傳承人。非遺傳承人不僅在泰順開展活態傳承活動,還被邀請到其他地方進行傳承實踐,如衢州的七里香廊橋,蒼南的大峨橋、臺灣的浙江泰順廊橋等。特別是2016年三座國保廊橋的災后修復工程正是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活態傳承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文物修復”+“非遺傳承”的融合更是一次經典案例。
自2018年起,泰順縣文化部門根據省文旅廳的工作部署,開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浙江“3+N”保護行動,每年制定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計劃,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下按照計劃有序開展傳承實踐保護工作。
來源: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
通訊員:鮑厚濟 陳海平
新浪微博:@泰順發布
投稿郵箱:tsxwxb@126.com
熱線電話:0577-67582429 67578955
聯系地址:泰順縣羅陽鎮東大街6號機關大樓502室
喜歡泰小布
就點贊?評論?分享?吧
各商圈紛紛推出非遺潮玩集市今年春節,非遺潮玩集市在重慶各大商圈可謂是遍地開花,消費者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重慶各大景區、商圈的非遺傳統表演已不下百場,打卡非遺年俗已然成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頂流。
俞平是上海漆器制作技藝與顧村俞氏百寶鑲嵌的第四代傳承人。那時的上海漆器界,能獨立完成百寶鑲嵌的工匠,唯有他和父親。漆器鑲嵌是漆器制作技藝和百寶鑲嵌制作技藝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復雜技藝,涵蓋美工設計、木工、漆工、鑲嵌、開紋、描金等工序,整體制作難
館內展陳集圖文、實物、視聽、手作和交流于一體,體現了“非遺盛宴、古都寶典、活態體驗、多維呈現”的鮮明特色;通過“非遺館探秘”“劇本殺”等新型表現方式,促進非遺融入生活,成為時尚,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匠心致遠”好地方非遺人文資源育人實踐團隊走進揚州漆器廠,開展實踐調研,以青年視角探索非遺技藝的傳承路徑,用創新思維為傳統工藝注入時代活力。其間,團隊成員與全國輕工技術能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工藝美術大師王永霞面對面交流,聆聽傳承故事,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互動話題: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