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公布了閔行區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4項)和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主要傳承人名單(共計20名)。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雙雙入選,“腦梗古法診治術”入選閔行區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醫科專家朱寶寬入選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主要傳承人名單。
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梗古法診治術”源于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名醫對腦病的理論和方劑研究之精華,是在繼承先輩研究基礎上,堅持守正創新、古為今用,結合疾病特點,經臨床大量病例實踐應用,形成的一套針對腦梗死疾病發揮積極作用的診療和預防方法。
“腦梗古法診治術”顧名思義其精髓在于“古法”,核心要義是針藥結合,創新點在于“一針透多穴”及平刺或斜刺的技術運用,是對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賡續和保護。其針藥醫術不僅對弘揚發展我國中醫藥事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也對當前數以萬計腦梗患者的治療康復及潛在患者的提前干預,切實改善該患者群體的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重病率,貫徹“健康中國”大戰略具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中醫科專家朱寶寬從醫50余年,堅持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對中醫腦病治療方面,浸淫頗深。作為“腦梗古法診治術”項目負責人及第三代傳承人,長期以來注重對“腦梗古法診治術”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系統整理收集古籍和經典驗方,開展大量文獻調研和實地調研,并結合臨床案例予以不斷總結和研究;重視人才培養,培養藍十字中醫科副主任趙宇蘭為第四代傳人;堅持“患者至上”的方針,根據當前腦卒中“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的現狀,很好地復原了“針”、“灸”、“藥” 結合的治療方式,將古方的現代化應用貫穿腦卒中的治療中,經過500多例臨床實踐證實,在腦缺血、腦梗塞、腦萎縮等疾病的診療和預防上起到了積極作用。
自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主要傳承人申報工作啟動以來,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高度重視,將之作為“一把手”工程抓深抓細,扎實做好“腦梗古法診治術”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
經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與閔行區文旅局走訪、挖掘、調研、甄選及專家評審等環節總評,最終脫穎而出,項目入選。這既是對醫院學科實力、技術水平的肯定與認可,同時也鞭策和激勵醫院中醫工作者繼續做好“腦梗古法診治術”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工作,在臨床發揮有效治療作用,為助力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未來為患者謀求更多的健康福祉。
據悉,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是一家腦病專科醫院,也是同濟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籌)、國際JCI認證醫院、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國際合作醫院、上海市醫保定點醫院。醫院按照三級專科醫院標準建設,實行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一體化模式,致力于創建現代化、國際化、專業化的腦科醫院。
一直以來,腦科醫院在中西醫診療方面取得長足進步,針對腦卒中“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現狀,提出“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減輕腦卒中病危害的有效途徑。作為一家致力于腦科疾病特色診療的專業腦科醫院,在過去的六年一直致力于 “社區腦卒中高危人群公益檢查及干預”活動,以愛心和責任心贏得轄區居民的信賴與稱贊。(李玉)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供圖“館內詳細展現運河沿線非遺項目的同時,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點位,為游客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常恩福表示,市民、游客能在一步一景中體會大運河流域多元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2025年7月15日,面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出的最后期限,韓國交出的30頁答辯材料根本堵不住剽竊的窟窿。導火索是中國甩出的137項鐵證,把韓國五項非遺項目的老底扒了個干凈。這事再次證明,文化主權不能靠偷,扎扎實實搞傳承才是正道。老祖宗的東西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