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5月25日下午,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文芳帶領檢查組,對市政府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下簡稱《非遺法》)工作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市人大常委會二級調研員施心新參加活動。
檢查組一行實地走訪了盧厝獅陣武術館、吳小錦通草畫工作室等非遺項目點,與部分非遺保護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檢查組聽取市政府關于貫徹執行《非遺法》工作情況的匯報,并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與保護存續情況、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隊伍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發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意見建議。
據了解,自《非遺法》正式實施以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深挖資源,共開展了5次非遺項目、3批非遺傳承人的申報,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積極推進非遺傳承保護利用工作。同時,通過“非遺+”模式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了非遺活化利用,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活力。
檢查組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檢查組要求,要珍惜和愛護好石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一步貫徹落實《非遺法》;要活化和應用好非遺文化,與文旅、時尚、數字產業相融合,助力非遺項目持續發展;要多方合力,制定保護規劃,增加預算投入,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全力助推石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記者 劉曉娟)(來源:石獅市人民政府網站)
近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主會場系列活動啟動,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并對東莞市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頒牌,中堂新晉的臘風腸制作技藝項目、“百歲”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羅運娣正式獲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十笏園非遺空間,了解下這四項最新獲選的非遺項目吧~同時還設有拉胚成型體驗、文創手作陶藝體驗和陶印兩項非遺體驗區,旨在深入挖掘傳承濰坊陶藝文化歷史,向學員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可以在濰坊不出遠門,親自參與制作和體驗,親身體
8月7日晚,清遠市清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變身“千年茶室”,30余名身著月白茶服的青年齊聚“滿FUN夜校”,開啟了一場解碼省級非遺筆架茶的沉浸式之旅。而“行茶十試”品飲儀式的演繹,則讓理論中的文化內涵具象化。贈送的非遺茶具禮盒,將“現場體驗
王河灣挎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獨有的民間藝術。作為王河灣挎鼓的第四代傳人,賀海在研習前輩技藝的同時,還將這種民間藝術從田間地頭帶上了文藝演出的舞臺,如今他已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王河灣挎鼓被列入省級
就在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活動將在丹寨同期啟幕,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盛宴即將開場!1.上午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主論壇,探討新時代非遺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徑。四、非遺保護年會青年交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