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全國各地便有了準備過年的氣氛。說起春節習俗,中華大地各有差異,但春節在國人心目中有著共同的情感共鳴。
文化莞家 ,贊 283為切實滿足東莞市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傳播東莞民俗文化,東莞市文化館整合文化年歷“時令東莞”項目與東莞新年習俗等非遺資源,精心攝制“非遺帶你過大年”系列短視頻,該系列共推出9集,由非遺小姐姐、非遺傳承人帶領大家走進莞邑多個鎮街,我們分集提煉“傳統春節+非遺”中濃濃的年味與鄉愁記憶,在慶祝農歷新年的同時,傳播傳統節日文化,感悟傳統文化的厚重,堅定文化自信。
從臘月二十六到年初二,初七、初八及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們將陸續通過文化莞家官微、省市主流媒體平臺、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社交媒體,推出原汁原味的東莞年俗短視頻,講述具有東莞地域特色的春節故事,傳播嶺南年俗文化。
活動介紹
新年習俗是第二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習俗主要包括年前的做年果、買年貨、洗邋遢、逛花市,除夕“賣懶”與吃團年飯、新春麒麟與醒獅拜年、大年初二的“開年”與“返外家”(回娘家),年初七的“人日”以及十五鬧元宵等。為了迎接新春,所有準備就在這剩余的幾天鑼鼓緊密地進行著,在好日子理個“靚發”過年,“洗邋遢”、辦年貨、行花街、添新衣,貼“門對”、換“門神”,除夕焚莞香、賣懶,歡歡喜喜忙著準備“團圓飯”等等,所有的風俗,都有一個共同主題——“去舊迎新”。
項目介紹
春節前·制作年果
古語有云:“食乃人之大欲?!眰鹘y節慶的飲食是由日常的飲食過渡而來的,節日的飲食豐盛美味而富有特色帶給人們特別的享受,既美味有特色又飽含吉祥祝福的節日飲食,更加增添節日歡樂喜慶的氣氛。春節食品油角、蛋散、糖環、魚龍(年糕)等,數不勝數。每種賀年食品都有著他傳統的寓意,如魚龍寓意步步高升、年年有余;糖環,寓意連綿不斷、生生不息;“油角”形狀似金元寶,寓意金銀滿屋、財富多。年果制品屬于東莞傳統小吃,東莞小吃是第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往期回顧
非遺過大年 | 年味十足!小姐姐帶你“訂花燈、請公仔”
END
供稿 :黃鳳瓊 編輯:多比 審核:龔利曦校對:利民 審核:莫家鋈 終審:何超群添加小莞家微信Dgwhgxgj,備注“加入群聊一起玩”進粉絲群非遺過大年 | 年味十足!小姐姐帶你“訂花燈、請公仔”
2022-01-28
在看你就贊贊我!
由此可見,陽江的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有一群陽江風箏文化的傳承人,為推廣陽江風箏不懈努力。我的爺爺、父親都是陽江風箏文化的省級傳承人,他們都非常熱愛風箏,并為之奮斗了一生。我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受他們的影響,自然希望繼承他們的衣
漆藝作為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實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獨特魅力。中國是漆文化資源的大國,盛產優質天然漆,也是出土古漆器最多的文明古國。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中國四大漆器:至元代,揚州已成全國漆器制作中心。
共敘運河情”揚臺大學生非遺文化研習之旅在我市展開,來自新北、臺中、屏東等島內縣市以及江蘇南通、浙江紹興、安徽馬鞍山、山東濰坊等大陸城市在揚就讀的20余名大學生,近距離體驗了揚州剪紙、廣陵古琴等非遺文化。
每一把漆扇都凝聚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們接過新衣時,純真的笑容洋溢在臉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下一步,安居苑社區婦聯將持續聚焦困境兒童群體的需求,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用溫暖與陪伴為孩子們點亮成長之路,助力他們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宋韻楠溪·非遺嘉宴”為主題的百工生活市集于溫州永嘉廣場熱鬧“開市”,為市民帶來為期2天“從天光到晚歸”的非遺文化大餐。